新華社巴黎3月14日電 當?shù)貢r間11日,位于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因周一閉館顯得寂靜空曠。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群工作人員正忙得熱火朝天。
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凡爾賽宮和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凡爾賽宮與紫禁城: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將于4月1日在北京拉開帷幕。臨近開幕,凡爾賽宮工作人員正緊鑼密鼓地“打包”法方展品,計劃不久后運往北京。
3月11日,在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工作人員準備打包油畫《路易十四戎裝像》。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此次“凡爾賽宮與紫禁城”聯(lián)合大展被列入2024年中法精品人文交流活動清單,將通過中法博物館收藏的瓷器、繪畫、書籍、科學儀器等,展現(xiàn)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中法兩國宮廷間的交往以及在科學、技術和藝術領域廣泛交流的歷史。
走進文物“打包”現(xiàn)場,記者看到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畫像“齊聚一堂”,或被安置在貨箱中,或平躺在工作臺上接受包裝,或斜靠在角落里安靜等候。這些歷史課本中的“熟面孔”,都曾見證百余年前中法文明交流盛況。
1686年,暹羅使節(jié)攜禮物朝見路易十四,其中包含瓷器、漆器、金銀器等大量中國器物,深受國王喜愛。那一時期,法國自上而下掀起“中國熱”。如今,凡爾賽宮仍珍藏著不少中國藝術品和仿效中國產品而制的法國工藝品。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法國傳教士團一行在紫禁城見到康熙皇帝,帶來當時西方的科學儀器,以及數(shù)學、地理、天文、醫(yī)學等知識。法國傳教士攜帶來華的科學儀器和清宮造辦處依此仿制的科學器具至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院。
3月11日,在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工作人員打包油畫《路易十六半身肖像》。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負責監(jiān)督文物“打包”工作的凡爾賽宮工作人員摩根娜·貝爾托告訴記者,法方為此次展覽借出70余件文物,包括瓷瓶、陶瓷餐具等藝術品和家具,也不乏繪畫和雕刻藝術品等。
文物“打包”過程乍看簡單,實則步步“精心”。據(jù)貝爾托介紹,為盡量減少文物在搬運過程中晃動,每件展品的包裝都需“量體裁衣”。工作人員需提前測量和記錄文物尺寸大小,根據(jù)其結構、材料、形狀和脆弱程度,選擇合適的包裝方式。
3月11日,在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工作人員準備打包油畫《南京的集市》。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貝爾托說,凡爾賽宮每年對外借展文物40余次,少則一件多則數(shù)十件。但像這樣一次借出70多件且包含多種類型文物的“大工程”,每年大概僅有一次。
盡管包裝過程繁瑣,且兩國距離遙遠,但能舉辦這場聯(lián)合大展是凡爾賽宮文物部負責人瑪麗-洛爾·德羅什布呂訥多年的心愿。擔任法方策展人的德羅什布呂訥告訴記者,在18世紀前后,中法文明之間存在“真正的彼此尊重、彼此欣賞”。她希望,此次展覽能讓更多公眾了解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以及文明交流的重要性。(記者:張百慧、孫鑫晶、高靜;剪輯:孫碩;編輯:魯豫、劉江、彭夢瑤)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