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文學巨匠·紀念沈尹默誕辰140周年】
作者:何英(湖州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湖州市作協(xié)副主席)
沈尹默是新文化運動先驅,是學者、詩人、書法家、教育家,也被譽為中國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開山之人。他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為散文詩創(chuàng)作留下“守正創(chuàng)新、不失雅宗”的方法論遺產。回首中國散文詩走過的歷程,從其來路尋繹詩學宗旨與美學精神,總結早期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攻玉之道,將有助于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繁榮和散文詩的理論建設。
1.迎面感受到“新的一種朝氣”
沈尹默1883年出生于陜西漢陰,祖籍浙江湖州吳興,早年留學日本,后任北京大學文學系教授。1918年起,他與陳獨秀、錢玄同、李大釗、劉復、胡適等輪流編輯《新青年》雜志。從1918年1月到1920年1月,沈尹默身體力行,倡導白話新詩寫作,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18首白話詩即散文詩,成為中國新詩開拓者之一。
新詩與散文詩同時誕生,因都為區(qū)別于舊詩而產生,人們不怎么在新詩與散文詩之間進行嚴格劃分,還往往將二者合在一起,如沈尹默的《月夜》《人力車夫》《三弦》等散文詩,都曾被歸入新詩。
《月夜》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首散文詩。廢名在《談新詩》中稱其為“不愧為新詩的第一首詩”,認為“舊詩不能有這里的疏朗,舊詩也不能有這里的完全”,贊美它“看來毫不用心,而自具有一種以異乎人的美”。沈尹默自小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本是舊詩詞的行家。那時知識分子都將推行新文化運動視為自己的職責。人們在《月夜》中迎面感受到“新的一種朝氣”。
白話新詩要用散文的句法來寫,至于用韻與不用韻并不重要,用韻也需是散文的句子。將《月夜》劃分音節(jié)即可看出“用韻的散文句式”的寫法:“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全詩押“著”韻,有著音樂般的節(jié)奏,營造出清新、挺拔的意境,體現(xiàn)了“五四”時期對新詩的想象。這是新文化運動的“月夜”,月夜中的“我”,不再是舊封建文化中喪失獨立人格的人,而是一個與“頂高的樹”“并排站著”“卻沒有靠著”的覺醒的一代人的象征?!对乱埂窚蚀_、及時地發(fā)出了新文化運動的新聲與訴求,與時代社會同頻共振。
《月夜》的句式雖是散文的句法,但以象示意,凝練飄逸,仍屬于中國舊詩詞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與結構方法。盡管詩人此時似乎已摒棄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神會于物,乘物以游心”的齊物效應,但天機自張、妙想遷得的興發(fā)感動的機制,仍然深寓其內。散文詩被注入了時代的強音,“五四”時期爭取人格獨立、沖破一切束縛的社會思潮是它的情感底色和境界支撐。由此,傳統(tǒng)“月夜”的意象被打破、翻新,舊詩的文體格局為之一變。
2.小感想、一閃念,或一縷情思
廢名說沈尹默的《月夜》有新詩的“美德”,而同刊的其他詩只不過是舊詩的“余音”。《月夜》所具有的新詩的“美德”,實質就是用散文的句式來寫詩,倡導新詩、散文詩破除舊詩格律形式所桎梏的散文性。至于舊詩的“余音”,原本指初期新詩、散文詩難以徹底掙脫舊詩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看起來,這一說法已經不具有貶義。舊詩的“余音”,恰恰正是中國新詩、散文詩能夠“守正創(chuàng)新、不失雅宗”的寶貴傳統(tǒng)資源。
細品沈尹默的散文詩,會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誠如魯迅所述自己散文詩的寫作,“寫的多是心頭的隨時的小感想,或是思想上的一閃念,抑或是因觸景生情而萌發(fā)的一縷情思”。盡管是一些小感想、一閃念,或一縷情思,卻能夠不汲汲于個人悲歡,而是將真實的社會和真實的人生作為觀察、抒寫的對象,將個人的悲歡與時代融為一體?!拔逅摹睍r期大量散文詩有著直白、不注重詩意詩性的藝術表現(xiàn),缺乏形式上的精致講究,沈尹默則提供了成功的例證。
他的《三弦》被譽為標志著中國散文詩進入文體自覺的時代:
中午時候,火一樣的太陽,沒法去遮攔,讓他直曬著長街上。靜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風來,吹動路旁楊樹。
誰家破門大院子里,半院子綠茸茸細草,都浮著閃閃的金光。旁邊有一段低低土墻,擋住了個彈三弦的人,卻不能隔斷那三弦鼓蕩的聲浪。
門外坐著一個穿破衣裳的老年人,雙手抱著頭,他一聲不響。
自這首散文詩誕生以來,人們就贊美它在音調、節(jié)奏等聲音層面的絕佳表現(xiàn),卻忽略了它如書畫一般的構圖,以及電影般的鏡頭感。正是這一空間的構圖及其運動,與聲音層面擬聲的動靜,共同構成它遺世獨立的審美價值。沈尹默對古典詩詞的精心研究,令他模擬三弦的聲音從而造出意境,這是詩人的通感本能及技藝展示。中國傳統(tǒng)書畫的修養(yǎng)與潤澤,使《三弦》的結構呈現(xiàn)出中國畫一般的“遠山如黛、近水含煙”的美學效果。它以散文句式描摹場景與形象,視點由遠及近,猶如電影鏡頭的運動突接,再聚焦中間段落的大院之內,而大院的勾畫也是半遮半掩,以疏落的筆墨對景色、事件、人物進行輪廓式的勾描。整首散文詩的敘述,制造出想象的空白,以散文的揮灑自如結合詩歌空中著色、節(jié)奏悅耳的特征,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和諧的韻律,全詩形成如音樂一般回旋的旋律。
沈尹默的散文詩力求做到字字有聲、聲調流美,達到當時新詩追求的“意境與聲律相稱”“節(jié)奏與詞意俱佳”的風格。沈尹默散文詩能達成這一境界,離不開詩人關注社會現(xiàn)實、關注蒼生命運的創(chuàng)作理念。正是在意象中寄寓了人道主義襟懷,對這人世間飽含熱愛與激情,才使《三弦》具有打動人心的藝術感召力。
沈尹默亦是書壇巨匠,書法界評價他:“沈書之境界、趣味、筆法,寫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寫到明代,已為數(shù)不多?!眻D為沈尹默寫給文史學家程千帆夫婦的贈書題記。資料圖片
盡管從個人學識結構、興趣所長來看,沈尹默本是一個舊詩詞家,但他依然秉持著高度的責任心參與新詩秩序的建構,身體力行寫作新詩,與新詩詩人們共同突破舊詩的詩學體系,使新詩、散文詩得以誕生。雖然這些散文詩如今看來藝術價值已不如當時震撼,但它們是鮮活的歷史狀態(tài)與精神品質的定格,是中國詩歌經歷與世界文化大碰撞之后的產物。它們帶著早期白話詩幼稚、輕淺的痕跡,但自鑄新詞的勇氣與光明是它的審美意義所在。
3.“守正創(chuàng)新、不失雅宗”的藝術人生
沈尹默的散文詩成就,對于今天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仍然有值得深入探討挖掘的理論價值。
縱觀沈尹默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可以用“守正創(chuàng)新、不失雅宗”來總結概括。所謂“守正創(chuàng)新”中的“守正”,意味著對中國傳統(tǒng)詩詞歌賦的方法與技藝的堅持與繼承;“創(chuàng)新”,則意味著在堅持與繼承本土傳統(tǒng)的基礎上,別開生面地借鑒西方象征主義詩歌的范疇與手法,并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中國傳統(tǒng)詩詞意象系統(tǒng)已經成為文化符號,融入我們民族的精神血脈,是民族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拔逅摹毙挛幕\動時,如何突圍這個強大的舊詩傳統(tǒng),是一個時代命題。
沈尹默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在充分尊重中國詩歌偉大傳統(tǒng)的同時,破除舊詩系統(tǒng)的陳舊與惰性,積極實踐、建構屬于時代社會新聲的新詩意象系統(tǒng)。他深知高明的詩人都應避免陳陳相因,要別取新聲、另立新象。作為一個對古典詩詞深諳精研的舊詩詞家,沈尹默在寫作新散文詩時注重我國詩歌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堅持詩歌的節(jié)奏、音韻,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詩歌的“寫境”與“造境”。他的散文詩以意境優(yōu)美別致、音節(jié)清新講究而聞名。他的《人力車夫》被認為“是從古樂府中化出來的”。這一個“化”字,正是沈尹默散文詩守正創(chuàng)新的靈魂所在。
沈尹默祖籍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菱湖鎮(zhèn)竹墩村,這里建有沈尹默紀念館。沈勇強攝/光明圖片
這是縱向的堅持與繼承。而橫向的借鑒則表現(xiàn)為他善于汲取西方象征主義的手法、范疇,創(chuàng)新出一種既在形式層面精致美麗、音韻和諧,又在意象系統(tǒng)、結構運思上體現(xiàn)出高妙的象征價值的文體。沈尹默被譽為中國象征派詩歌第一人,是中國最早在散文詩創(chuàng)作中實踐象征主義手法的詩人。他善于將“意象”視為“一剎那思想感情的復合體”,用象征手法來抒寫詩情,達到詩藝卓越、詩意盎然的境界。沈尹默發(fā)表新詩的1920年前后,正是新詩的實驗期,當時人們還未意識到象征主義的價值和意義。沈尹默對新詩的貢獻還在于其勇于實驗的開放性。他找到一條象征的道路,他的散文詩代表著中國新詩發(fā)展的方向。
而在這一切技藝層面之上的,則是“五四”時期知識分子追求平等、博愛、科學、自由的精神境界。沈尹默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可以看出中國早期散文詩得以成立,不是對西方散文詩文體的簡單移植和對古代散文詩的簡單繼承。它是時代的,也是民族的,更是現(xiàn)代的散文詩。
讀沈尹默的散文詩,可以真切感受到赤誠、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愛國憂患意識與西方現(xiàn)代觀念融合,使“五四”文學革命的首要任務“人的覺醒”,自然而然成為沈尹默第一首散文詩宣告的主題。而“五四”精神在他早期散文詩創(chuàng)作中躍然而出,由平等延伸出由己推人,從而跳出狹窄的個人情感空間,成就沈尹默“守正創(chuàng)新、不失雅宗”的藝術人生。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3日 1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