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 賈方)一條漢江穿城而過,把襄陽分為襄城、樊城兩大主城區(qū)——江北為樊城,江南為襄城。襄城四周被古城墻環(huán)繞,煙雨朦朧中,散發(fā)出古色古香之美。5月25日,“E路心向黨 百年贊輝煌”百支隊伍千名網絡大V尋訪荊楚活動走進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襄陽,首站即來到位于襄城區(qū)內環(huán)路15號襄陽市昭明小學內的蕭楚女紀念館。
一支永不熄滅的“紅燭”
蕭楚女像。記者 賈方 攝
蕭楚女,出生于湖北漢陽,原名蕭秋,筆名蕭楚女,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共青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很多人初次聽聞蕭楚女的名字,還誤以為是一名楚楚動人的女性,其實蕭楚女是一名方臉寬額、戴著高度近視眼鏡、身材魁梧的革命志士。之所以改名“楚女”,蕭楚女這樣解釋:因為屈原有詩“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其中的“女”是意志堅定、力挽狂瀾的神女,而自己又是湖北人,古時為楚國,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拯救民族危難的楚女。
童年時期,蕭楚女飽嘗人間辛酸,看清了舊社會的丑惡,他認識到只有改造舊社會,才能讓勞苦大眾過上新生活。1911年武昌起義時,蕭楚女投軍參加了陽夏保衛(wèi)戰(zhàn)。辛亥革命后,蕭楚女進入武昌實業(yè)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在《大漢報》和《崇德報》任編輯,經常用“楚女”為筆名發(fā)表文章。蕭楚女執(zhí)筆為國,曾與惲代英一起主編《中國青年》、在廣州協(xié)助毛澤東編輯《政治周報》,也曾經擔任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專職教員、黃埔軍校政治教官。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边@是蕭楚女烈士的人生觀。毛澤東曾引用李商隱的詩句,高度贊揚蕭楚女的紅燭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襄陽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蕭楚女紀念館。記者 賈方 攝
蕭楚女曾于1920年和1924年兩次來襄陽執(zhí)教。1920年,受湖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校長的邀請,蕭楚女來到湖北襄陽。他的到來,給校園帶來了清新的革命氣息。蕭楚女授課不死守教材,深受學生喜愛。他在國文教學中講授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作品,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開展學生運動和革命群眾斗爭,并為籌建鄂北地區(qū)黨組織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1924年,他再次來襄陽時已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鄂北第一個以共產黨身份來襄陽的,他此次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組建黨組織。他在課堂上向學生宣傳馬列主義,給學生講《共產黨宣言》,還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在校內外組織領導青年開展各種革命活動。蕭楚女主持改組學聯,并親自為襄陽學生自治聯合學起草章程。由于他公開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抨擊反動當局,引起當局的恐慌,欲加迫害。
1924年3月,蕭楚女被迫第二次離開襄陽,輾轉到廣州協(xié)助毛澤東在農講所講學,并任黃浦軍校政治教官。在蕭楚女離開襄陽不久,轟轟烈烈長達兩年之久的襄陽二師學潮發(fā)生。1927年國民黨背叛革命,蕭楚女同年5月在廣州被捕,蔣介石電令處其極刑,蕭楚女英勇就義,年僅34歲。
蕭楚女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燃燒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照亮了中華民族不屈的革命征途,值得人們永遠銘記。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