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鳴
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實現形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將其凝練為“以人民為中心”,并作為必須堅持的基本方略統(tǒng)領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政治文化建設乃至外交國防各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社會發(fā)展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黨的文藝工作、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在國家安全、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等等?!耙匀嗣駷橹行摹笔菍嵺`的基本遵循,不是抽象玄奧的概念,但是講清楚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內涵及其邏輯對于在實踐中更好地堅持貫徹落實很有意義。
心懷人民,始終不忘“最大多數”和“每一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首先要想清楚何謂人民,人民何在。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人民”從來不是一個話語標簽,而是有著十分確定的內涵和指向。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字典中,“人民”除了鮮明的政治和階級屬性之外,還有兩個關鍵維度:一個是“最大多數”,一個是“每一個”。
“最大多數”的維度意在人民的整體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共產黨宣言》中的一段話:“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边@段話說出了共產黨人的政治追求,也宣示了社會主義的政治品格。在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下,一個社會客觀上會分化為不同的階層和利益群體以形成競爭、保持活力,但是一個國家的人民不應該也不能被分別成“你們”“他們”“我們”而各行其是。對中國共產黨來說,人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并且一定是一個社會中的最大多數。所以,我們注意到在中國共產黨的文獻中,經常使用“最廣大人民”“全體人民”等等這樣的表達。在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更加強調人民作為最大多數的整體性。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笔裁词恰按蠹摇保褪窃谌嗣竦钠鞄孟卤桓叨葓F結起來,有著共同利益、共同夢想、能共同奮斗的最大多數的人們,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所講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tǒng)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
在對人民的認識上一定不能以偏概全、一葉遮目,不能用一部分人取代最大多數。在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心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意義與價值是“先富帶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先富只是手段,共富才是目的,這一立場從來沒有改變過。其謂“共同”,指向的正是社會中的最大多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每一個”的維度是人民的具體化。作為整體的人民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由最大多數中的每一個具體的你、我、他組成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边@句話就是彰顯中國共產黨人民觀的最好樣本,所以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提出了精準扶貧大方略。對中國共產黨來講,只要有一個人沒有進入小康,我們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就不能算兌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是要“精準”到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貧困人口,既不用平均數掩蓋大多數,更不讓貧困人口通過統(tǒng)計數字“被小康”。
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服務的就是這“最大多數”與“每一個”高度統(tǒng)一的人民;“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腦中”,放的也是這“最大多數”與“每一個”高度統(tǒng)一的人民。中國共產黨是這樣認識的,也是這樣實踐的。
為了人民,把“獲得感”作為發(fā)展最鮮明的價值指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講了這句話。時隔5年,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了這句話。把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作為最高價值指向,讓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成果真正轉化成為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使命的自覺擔當。
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但是不能為發(fā)展而發(fā)展,發(fā)展本身不是也不能成為目的。對中國社會來說,發(fā)展是硬道理,為人民發(fā)展更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如果發(fā)展成果不能轉化為人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不能體現在美好生活貨真價實的改善上。這樣的發(fā)展就沒有意義、不可能持續(xù)也不值得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兩個同步”,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堅持“兩個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發(fā)展要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但是隨著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出現重大轉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容更廣泛,不僅包括既有的“物質文化”這些客觀“硬需求”的全部內容,更包括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從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從現實社會地位歸屬到心理預期、價值認同等等這些更具主觀色彩的“軟需要”。
因此,當我們講人民獲得感的時候,不能只看到“絕對”獲得感,不能僅僅滿足于人民群眾今天得到的比昨天多,明天得到的比今天更多,還要在“相對”獲得感上下功夫。堅持新發(fā)展理念,讓人民的收獲與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與市場上不同要素獲得之間保持大體協調、同向共進,這是相對獲得感的意蘊所在。從滿足絕對獲得感到提高相對獲得感,這一變化豐富和充實了中國社會發(fā)展價值指向的現實內容,也提出了中國社會發(fā)展價值指向的更高標準,更凸顯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所蘊含價值指向的高瞻遠矚。
依靠人民,為“當家作主”奠定堅實的制度保障
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在治國理政方面,就是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讓人民以主人的身份行使國家權力。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與政策設計,讓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頭等大事。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政治制度的安排必須讓最大多數的人能掌握這一制度、能使用這一制度,會運用這一制度來保障自己的權利、行使自己的權利。已經有近70年歷史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這樣一種制度。作為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把中國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充分激發(fā)出來,匯聚成建設新世界的磅礴力量,讓人民當家作主從政治理想變?yōu)榱苏维F實。
中國共產黨深知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國家人民的民主權利,不僅表現在選舉時有投票的權利,更體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持續(xù)參與的權利,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真正的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這就需要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探索民主制度的中國方案,讓人民還可以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上,我們積極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為人民當家作主又增加了一道制度保障。協商民主填補了選舉民主之外的權利空白,可以有效防止出現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有效解決現代西方民主制度中的“權利跛腳”現象。協商民主不否定選舉民主的根本性意義,而是直面選舉民主的實踐悖論。在選舉民主的同時,輔之以協商民主,通過集思廣益、民主決策,讓選舉民主建立在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讓民主的結果更有民意,更得民心。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在商量中當家作主、在商量后行使權利,這才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才是真正以人民為中心。
服務人民,自覺做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工具”
把人民當主人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是也不能是一句空話,最本質的體現就是中國共產黨自覺做人民群眾的工具。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提出:“群眾是從實踐中來選擇他們的領導工具、他們的領導者。被選的人,如果自以為了不得,不是自覺地作工具,而以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錯了。我們黨要使人民勝利,就要當工具,自覺地當工具。……這是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上更加明確地說:“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秉h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安排是為了讓中國共產黨更先進、更優(yōu)秀、更強大,但歸根結底是為了讓人民群眾有更管用、更好用的工具來創(chuàng)造歷史,來改變世界,讓人民群眾通過中國共產黨真實擁有創(chuàng)造歷史的現實力量。
中國共產黨把自己定位為“先鋒隊”的本身就是一種對工具身份的自覺擔當?!吨袊伯a黨黨章》明確提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一系列要求為中國人民塑造出了一個敢于犧牲、敢于斗爭的銳利武器,塑造出了一個“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制勝法寶。有了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政黨,有了這樣一個黨領導下的國家和政府,人民群眾就更有力量、有途徑、有手段在與市場、資本等外在力量的博弈中占據主動地位,按自己的意志塑造市場、駕馭資本,讓市場與資本“為我所用”,而不是“反客為主”。
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千萬不要在人民面前講什么“高人一等”,談什么“專業(yè)分工”,黨員干部最根本的身份就是勤務員,最本職的工作就是服務人民。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了解人民群眾的訴求,深入基層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過程中了解群眾的訴求才是真正的盡本分、做專業(yè)。
走向人民,走近群眾,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工作、為人民謀幸福,但同時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收獲更多、更豐富、更珍貴。以心交心,自會心心相映;我們心中裝著人民,人民也會在心里裝著我們;我們把人民當親人,人民就會把我們當親人。有人民群眾做后盾,不管多么大的風險挑戰(zhàn)困難都可以克服。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為什么我們能創(chuàng)造出世所罕見的發(fā)展與治理奇跡,因為我們身后站著“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擁有“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