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山里的天落水村 村民世世代代“苦水久矣”
圖文:天不落水 絕壁徒步去尋水
圖為:絕壁環(huán)繞的天落水村
圖為:老村支書秦達廣向記者示意他尋水的路
圖為:因為缺水,村里種了不少耐旱的煙葉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功尚陳俊通訊員張銀坤實習(xí)生張夢婷徐蕾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
天落水是一個村莊的名字,她是恩施市最偏遠(yuǎn)的紅土鄉(xiāng)的一個偏遠(yuǎn)村落。
這里景色壯美,然而因陡峭的地勢、山河阻隔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村民被缺水問題困擾,幾乎人人都有關(guān)于吃水難的艱苦記憶。天落水,靠天吃水,這名字完美地詮釋著這座村莊世代面臨的困境。
近20年來,天落水的村民在懸崖絕壁的叢林和溝壑之間找水源、挖水塘、建蓄水池……他們的種種努力,都只是為了一年四季都能喝上一口甘甜的山泉。
2014年以來,村干部和水利站工作人員經(jīng)過艱苦尋找,終于在海拔1200多米的鷹嘴巖絕壁上找到了一處常年有水的溶洞。
曙光出現(xiàn)在天落水村民的眼前,一曲在懸崖絕壁間鋪管引水的勞動壯歌,也即將奏響。
絕壁村莊
你無法不驚嘆天落水的美。
天落水村是一個“掛”在懸崖峭壁間的村莊。這個村莊的美,來自她的綠,她的險,她的香。
從恩施市紅土鄉(xiāng)集鎮(zhèn)出發(fā),翻過虎頭山的懸崖隘口,就進入了天落水地界。汽車從海拔1300多米的山巔蜿蜒向下,以俯沖的姿勢直撲海拔僅200多米的清江支流馬尾溝河,入眼盡是綠的樹、青的草、長勢喜人的莊稼,以及漂亮的村居和偶爾行走在小路和田間的農(nóng)人。富氧的空氣是這樣香甜,此起彼伏的鳥叫蟲鳴是如此悅耳。
天落水村就這樣背靠虎頭山絕壁,俯瞰馬尾溝河,遠(yuǎn)眺連綿起伏的大山,盡得山河之勝。如果不是因為缺水,你走在村道上會忍不住生出這樣的疑問:難道還有比這里更美好的人間福地嗎?
紅土鄉(xiāng)距離恩施城區(qū)109公里,在山間駕車需近三小時。天落水村位于紅土鄉(xiāng)西南部,有8個村民小組1079戶3498人。
造物主存有一分殘忍,沒有賜給世外桃源般天落水村全部的幸福。
天落水缺水。
她世世代代缺水。
行走在天落水村的田間地頭,除了入眼的美景,你還會發(fā)現(xiàn)積蓄著山泉水的水塘,以及或新或舊大大小小的蓄水池,還有路邊隨處可見的水管。它們儲存或傳遞著村民的生活生產(chǎn)所必須的水。
苦水久矣
31歲的董濤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自小生活在天落水,已經(jīng)在村里工作了8年。這個畢業(yè)于湖北民族大學(xué)的大學(xué)生,開玩笑地仿照《史記》里的話說了一句:“天落水苦水久矣?!?/p>
在虎頭山絕壁下面的羊腸小道上,記者在行走時聽見了淙淙的水聲,水聲并不是來自山溝,而是傳自于巖壁之下。隨行的村民說,因為剛剛下過幾天雨,巖間暗河里有水流動。
董濤說,這樣的地下暗河流水,天晴幾天就沒有了,或者水量變小,無法供給村民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
村民周篤敖指著山下的馬尾溝河和遠(yuǎn)處的清江河面說,他們聽得到水聲,看得見江面,就是吃不到水。“我們都靠家里的蓄水池積點水吃,平時用水都很節(jié)省,遇到干旱時節(jié),還要跑到幾公里外的地方背水,一個來回就要三四個小時?!彼f,洗臉洗腳的水,還要留下來喂豬。
對于缺水,董濤和村民有著鮮明而久遠(yuǎn)的記憶。
老人覃道學(xué)回憶,早年間各家各戶都會挖水塘,或者建水井,在下雨的時候積蓄一點雨水備用。有的村民離山泉水源很近,就會挖山溝,或者用竹子把泉水引到家里來用。近些年,有村民會在山上的水源附近建好蓄水池,鋪設(shè)水管把水引到家里去。
到了枯水季節(jié),有些山泉就干涸了,絕大部分蓄水池也沒有水用了,村民們就只能到外面肩挑背扛,去遠(yuǎn)處挑水、背水。有時候,很多戶只能共一處水源,大家就要排隊。如果干旱的時間過長,大家就要在水源附近挖一個水坑,坑里有點水了就舀一瓢,有時候一擔(dān)水就要耗費一兩個小時。
那些年種水稻時,村民們公平地分配僅有的水源,輪流引到自家的水田里。但因為水太過珍貴,有可能被人偷偷的放掉,所以就要守水。炎熱的夏天,他們不懼蚊蟲叮咬,帶著席子在田坎上或巖壁下徹夜守護,夜間還要不斷巡邏?!澳菢拥娜彼睿矣肋h(yuǎn)不想再過。”覃道學(xué)搖著頭說。
艱難尋水
上世紀(jì)90年代以來,由于缺水,很多村民都選擇外出務(wù)工,原本種植水稻的田地荒蕪了,熱鬧的村落安靜了。祖祖輩輩們也曾多次嘗試尋找水源,但所尋的水源都無法滿足全村3000多村民的常年用水。
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董家河水廠,但因為水源不穩(wěn)定,水廠供水?dāng)鄶嗬m(xù)續(xù),一年只能供水三四個月。
怎么解決天落水缺水的問題?看著村民們緊鎖的眉頭,年過六旬的老村支書秦達廣心里揪成一團,他決定去找水、引水。
抬眼望去,面前是懸崖峭壁和茫茫大山?!傲种猩钐帟兴畣?,到底在哪里呢?”反復(fù)考量后,秦達廣和紅土鄉(xiāng)水利站站長錢少華等人商量后,大家決定咬牙進山尋水。就這樣,尋水小分隊收拾行裝出發(fā)了。
那是2014年,秦達廣一行從自己家所在的天落水村鐵廠壩小組向上尋找。“我們沿著馬尾溝河往上走,希望在山里找到更高的水源?!鼻剡_廣告訴記者,山中經(jīng)常有看不到的暗河,山洞里有時也會有不枯竭的山泉,但山太大路太險,尋水之路異常艱辛。
每天大早,幾人帶著食物出門,一路走一路探,翻過一道山又越過一道梁,用柴刀砍倒荊棘和灌木,在枯枝敗葉中踏出一條路。林子里蛇蟲出沒,被蟲咬是常事,衣服在樹枝上不知道掛破了多少回。到了天黑還沒出山,也沒法再回去,就在當(dāng)?shù)仄мr(nóng)家借宿?!坝泻脦状?,天快黑時還沒找到住的地方,還遇到毒蛇從草叢里躥出來,我們嚇得冒汗。”秦達廣至今還記得,尋水小分隊每次夜宿農(nóng)家,都擠在一個大木板床上湊合睡,第二天大早就繼續(xù)出發(fā)。
到2015年,辛苦尋找終于有了回報。秦達廣一行在十余公里外的大河溝村鷹嘴巖尋得一處水源。那是一處高聳入云的懸崖峭壁,海拔1200多米的山嶺上有一個天然溶洞,一股清泉汩汩冒出,甘甜可口?!爱?dāng)時所有人都樂壞了,雖然累得氣喘吁吁,但終于找到了充足的水源?!?/p>
水源找到了,可是后續(xù)的問題也來了:如何從1200米高的鷹嘴巖引水到下方的水廠?中間要跨越崇山峻嶺,其中必經(jīng)之地還有當(dāng)?shù)厝朔Q為“死亡三十六彎”的絕壁險峰,資金從哪里來?誰有技術(shù)鋪設(shè)管道?
這些難題像面前高高的虎頭山一樣,橫亙在秦達廣和所有村民面前。
近兩百名工人挺進深山 穿行死亡三十六彎
圖文:鑿眼穿繩 懸崖架管引清泉
圖為:工人系著安全繩,在懸崖邊架設(shè)水管 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攝
圖為:引水管道沿著懸崖峭壁鋪設(shè)
圖為:工人們在懸崖邊架設(shè)管道
圖為:工人們用繩子將管道從高處往下吊
圖為:村民捧起通到家門口的自來水品嘗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俊王功尚通訊員沈陽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
引來洞中水,穿行絕壁間。
水源找到了,再難也要引下來。在精準(zhǔn)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恩施市啟動引水工程。去年6月開始,兩家公司近200名工人挺進紅土鄉(xiāng),在崎嶇山路上搬運管道,在懸崖絕壁間鑿眼穿繩。
車沒法進工地,70多斤的管道就用人扛,用騾馬背運。崖壁無處借力,就打眼用鋼絲固定水管。雄渾的號子回蕩在山谷,穿越“死亡三十六彎”的施工艱難進行。
7月2日下午,隨著最后一截水管在最危險的絕壁上焊接完成,引水工程全部完工,清澈的甘泉流到村民家中。
虎頭山壯歌
2018年6月30日,恩施市水利局啟動了引水項目,正式?jīng)Q定從鷹嘴巖架設(shè)管道引水下山。
工程跨越虎頭山旁兩個村,鋪設(shè)管道全長15.6公里,需要經(jīng)過鷹嘴巖、三十六彎等懸崖絕壁地帶,地勢險峻且不通公路。建設(shè)管材如何運輸?深山密林進出不便,如何保證施工進度?這些實際問題擺在水利站站長錢少華和施工隊伍面前。
為了村民們吃上安全水,大家骨子里的狠勁被激發(fā)了,一個字,拼!群山茫茫,懸崖峭壁、叢林深處傳出的號子聲震徹山谷。沒有路,就踏出一條路;沒有機械運輸,就肩挑背扛、騾馬馱運。
深山密林中,普通人通行都很艱難,可大家還得搬運管材。每根管材長4米,外徑225厘米,重76斤,50多名工人和4匹騾馬,前后用了三個多月時間來搬運管材。
引水管材采用的是鐘格公司的PE塑管,項目負(fù)責(zé)人于祥圩從事水利施工十余年,“這是我接手的最危險最艱苦的工程,難度之大無法想象?!庇谙檑赘嬖V記者,每次用載重卡車把管材運到村口山腳下,剩下的工作就只能靠人力和騾馬。他從建始一家企業(yè)租來4匹騾馬,每匹一天租金450元,一根根把管子運到工地。但再往山里,騾子也去不了,只好找工人將水管扛進去,一個工人一天只能扛2根。
到了懸崖邊,根本沒有路,只好用繩子將水管套住,從懸崖頂端往下放。進出不便,大家都在想方設(shè)法充分利用時間,四個工段同時施工,自備簡單午餐早進晚出。工人陳輝和工友,每天都趕在7點前吃完早餐,以便于盡快到達施工現(xiàn)場?!吧钌嚼狭钟譀]路,摔跤是常事,蟲蛇也多,我們都是自備藥箱?!标愝x說,“特別是在一些陡峭地帶,我們還要先用木棍搭一個簡單的架子,兩個人一起才能將管道運過去?!?/p>
死亡三十六彎
完成水源地的管道鋪設(shè),難度最大也是最危險的就是大巖村“死亡三十六彎”的施工了。
到了懸崖邊,只見密林中根本沒有路,絕壁上一個彎接著一個彎。當(dāng)?shù)厝硕嗄晷凶?,清楚?shù)過,足足有三十六個大小彎道。雖然地勢陡峭無比危險,但這是水管必經(jīng)之地,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段。
一開始,工人們用繩子將水管套住,從懸崖頂端往下面放。懸崖坡度很陡,有些地方無法使用焊接設(shè)備,實在沒有著力點的地方,只好先將一根根水管在相對較平穩(wěn)的地方用熱熔技術(shù)焊接好,再抬起來向懸崖一端慢慢移動。崖上有些地方樹木太小不能承受重力,只能在巖石上打鉚釘,再用鋼絲繩將水管套牢,固定在懸崖上。
于祥圩說,有一處懸崖有100多米長,水管經(jīng)過的路線距崖頂200米,距崖底深不可測。如果將焊接好的水管從崖頂往下放,需要將近30根4米長的水管全部焊接在一起,重達2000多斤,無法操作。他們只能等到其他地方全部完工后,再集中力量攻堅克難。
7月2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行走在“死亡三十六彎”,見證最后一段水管完成焊接。這一趟行程可以用連滾帶爬來形容,手腳并用還是不斷打滑險些跌落,身上劃破幾道口子。途中遇到工人周吉銀,他早上7點便和工友上山,背著60多斤的材料走了一個半小時才到達施工地點。他的工作是用鋼絞線和抱箍固定已經(jīng)鋪好的水管,由于施工環(huán)境惡劣,他一天最多只能安裝90米。懸崖絕壁上,工人們?nèi)缤┲肴艘话闩逝佬凶?,喊著號子搬運水管,有人的安全帽不小心被樹枝掛掉,瞬間滾落到深不見底的懸崖下面,在場的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2日下午4時許,絕壁上最后一根水管焊接完成固定在山上?!巴旯√昧?,可以通水了。”大家伙興奮地吶喊,山谷間回蕩著土家漢子雄渾的號子。
泉潤天落水
走進天落水村,路邊田地里的玉米長勢喜人,林子郁郁蔥蔥,在夕陽余暉下顯得格外靜謐。
在村委會旁,村民董遠(yuǎn)生正背著一大麻袋剛采摘的茶葉走進茶葉專業(yè)合作社。她家種了8畝茶,和合作社簽訂購銷合同,每年茶葉收入可達到1萬元左右。
董遠(yuǎn)生一直生活在天落水村馬路口組,五十多歲的她經(jīng)歷了從外地背水、自修水池蓄水、找人借水等各種吃水法子?!艾F(xiàn)在政策好,吃水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都覺得生活有奔頭。”一聽說自來水要通了,她臉上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再也沒有為吃水打架的事”“再也不用擔(dān)心天旱沒有水吃”“再也不需要跑十幾里路背水吃”,在天落水村,記者聽到的都是大家對水的渴望和對施工隊伍的感謝。
天落水村馬宮壩組掩映在一片蒼翠的山林中,幾十間吊腳樓群落,保留著最原生態(tài)的傳統(tǒng)民族風(fēng)格。
39歲的張岸鋒是村里的貧困戶,用水一度是他家生活和發(fā)展產(chǎn)業(yè)的最大難題。在外打工的他幾年前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家里養(yǎng)了幾十頭豬,還在扶貧尖刀班的幫助下通過免息貸款發(fā)展石蛙養(yǎng)殖。2日下午,記者在他家后院的養(yǎng)殖池子看到,上方水管流出清澈的水,池里石蛙游來游去。他說,“以前村里缺水,養(yǎng)石蛙幾乎不可能?,F(xiàn)在解決了水的難題,市武裝部還幫我修了小水窖,2年后石蛙成熟,預(yù)計家里一年收入可超過50萬元?!?/p>
“從此,天落水村1000余戶老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及灌溉用水問題,得到根本解決?!碧炻渌妩h支部書記董濤介紹,飲水工程不僅能提高飲水質(zhì)量、提升灌溉效率,還為該村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發(fā)展和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老書記秦達廣更是眼含激動的淚水:“祖祖輩輩盼了這么多年,終于圓夢了。”
除天落水村外,附近其他多個村也有缺水現(xiàn)象,它們都將從這項工程中獲益?!绊椖客旯ず螅瑢氐捉鉀Q紅土鄉(xiāng)3萬余人的飲水困難和萬畝良田灌溉?!奔t土鄉(xiāng)黨委書記張濤興奮地說,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將改寫紅土鄉(xiāng)世代缺水的歷史。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wǎng)絡(lu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gòu) - 網(wǎng)絡(luò)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關(guān)于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 - 合作咨詢
版權(quán)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fù)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