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夏鈞!庇忠粋承載著詩意的端午節(jié)來臨。因為屈原,端午節(jié)與詩歌聯(lián)系最親密。在艾草和粽葉飄香里,古代文人以詩詞紀念屈原,并在贊美屈原正直、崇高和愛國情懷時,更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激昂愛國情懷的詩詞佳句流傳千古。如果說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蒿等民俗活動讓人們享受著豐盈物質生活,那么,眾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端午詩詞,品來就濃郁、芬芳了愛國情懷。
位卑未敢忘憂國,千年古國,養(yǎng)育了無數(shù)英雄豪杰。歲月如輪,總有一些東西積淀下來,且越積越厚。如:端午節(jié)彰顯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是中華文明的魅力!扒釉┗杲K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對詩人屈原的紀念讓節(jié)日有了特殊而重要地位;“沒有端午,何以中國”,表達端午蘊含著中華文化基因,塑造著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
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愛國情懷始終富有豐富情感而激昂奮進的主旋律。從抱石沉江的屈原,到“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精忠報國的岳飛;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到“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抗日烈士吉鴻昌,無數(shù)仁人志士用生命捍衛(wèi)祖國榮譽,用熱血鋪墊偉大復興夢,這些彪炳史冊的事跡濃縮為朗朗上口的詩歌,廣為人們傳唱,也讓與詩韻融通的端午散發(fā)著浩然正氣,展示端午節(jié)激昂的愛國情懷和恒久活力。
文化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信息時代正為詩韻端午提供了新的載體、賦予了新的內涵。端午節(jié)穿越千年仍然生機勃發(fā),就在于浪漫詩情與激昂愛國的完美結合,既是崇高激勵,又是純真操守!霸娧灾尽⒏柙佈浴,端午節(jié)最適宜以抒發(fā)情感來傳承精神。如:過個網(wǎng)絡讀詩誦詩賽詩的端午,讓屈子精神在傳承中有了時代氣質,獲得更大張力。
詩歌是深層次文化交流的理想載體,讓詩韻端午激昂愛國情懷。屈原作為中國人愛國主義教育和傳承中的一盞明燈,需要銘于心、照于行!皻v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千年積淀,燦若星辰的華夏傳承早已把端午節(jié)、詩詞文化鑄成愛國情懷融入中國人的血脈。“賈誼投文吊屈平,瑤琴能寫此時情 ”。過端午節(jié),我們正可打開社交網(wǎng)站、手機軟件,無需高談闊論,更不必豪言壯語,只要將點滴日常凝煉成行,押點韻,輕松互動,就能讓濃郁的愛國心、愛國情在網(wǎng)絡空間匯成磅礴的洪流,讓端午節(jié)精神內涵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陶武寧 編輯:吳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