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日产第一区二区三区画质_www.xx日本在线_久久久国产老熟女_h片免费看久久_亚洲偷窃自拍_又色又爽又黄又刺激国产视频_国产操美女逼逼网站_一区二区产好的精华液

關注我們
荊楚網(wǎng) > 新聞 > 文化

老子《道德經(jīng)》: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發(fā)布時間:2019年01月22日14:50 來源: 文匯報

百年譯介 百種版本

老子《道德經(jīng)》: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從左到右:波萊恩克那教士在1870年出版的第一部《道德經(jīng)》德語全譯本;德博在1961年出版的譯本受到學術界廣泛認可;漢斯-格奧尓格·梅勒在1995年出版的德語世界第一部帛書《老子》德譯本;漢學家顧彬教授翻譯的《老子·原文》于2011年出版,是首部由德國學者翻譯的簡本《老子》。

■唐雪

作為德語世界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典籍之一,《道德經(jīng)》的德語譯本眾多: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克努特·瓦爾夫主編的《西方道學目錄》第六版中,收錄的從1870年到2009年《道德經(jīng)》德譯本,計有103種之多。

德語世界對老子的關注可追溯到18世紀。老子學說在進入德語國家學術界之初并未引起學者們的太多關注,對老子及其學說的介紹主要散見于德語學者們所著哲學書籍的中國部分,如語言學家約翰·法布茨斯在《學識通史概論》中描述了道家思想在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性??档略?794年發(fā)表的《萬物的終結》中也提及老子的思想。但是專門研究老子及《道德經(jīng)》的文獻資料非常稀少,老子思想經(jīng)常作為當時在西方世界甚為流行的儒家學說的補充,如赫爾德在《人類歷史哲學的概念》中描寫了中國寬容的宗教政策,儒家、道家和佛教的信徒及其他來自西方的猶太人和耶穌會士均和平相處。

直至1870年波萊恩克那教士和神學家史陶斯先后以“TAOTA KING——der Weg zur Tugend”和“LAO TSE’S TAO TA KING”為名出版了最初的兩個《道德經(jīng)》德語全譯本后,老子學說才開始在德語世界迅速傳播,在百余年歷程中出現(xiàn)了數(shù)次“老子熱”,《道德經(jīng)》成為德語世界譯本數(shù)量最多的中國典籍??v觀德語世界對《道德經(jīng)》的譯介史,整體而言可分為德譯肇始(1870年-1933年)、初步發(fā)展(1933年-1945年)、逐漸多元(1945年-1990年)和全面發(fā)展(1900年至今)四個階段。

德譯肇始:第一次“道”的熱潮

1870年至1933年是《道德經(jīng)》德譯的肇始階段。期間,德語世界出現(xiàn)了第一次傳播和研究《道德經(jīng)》的熱潮。這一階段正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飽受戰(zhàn)亂折磨的動蕩時期,知識分子們轉而在東方思想中尋找精神的慰藉,探求解決社會問題的答案,東方文化研究成為包括德國在內(nèi)的歐洲學術界的新熱潮。然而,來自遙遠國度的東方思想要在基督教思想占主流的西方社會土壤上生根發(fā)芽并不容易。正如遠赴中國的“索隱派”傳教士為了將基督教帶入中國民眾的生活中而將《圣經(jīng)》和中國古代典籍進行類比,早期的《道德經(jīng)》德譯者們也同樣希望找出老子學說與基督教之間的相似之處,以此為突破口,讓德國讀者更容易接受這部來自古老東方的哲學典籍。因此,該階段的許多譯者將《道德經(jīng)》看作一部宗教思想作品,他們的翻譯或滲入過多宗教因素,或因為語言不通而謬誤百出,或僅是曇花一現(xiàn)之作,但這些水準參差不齊的譯本卻奠定了《道德經(jīng)》和老子學說在德語世界傳播的重要基礎。

1888年在柏林出版的由弗里德里希·威廉·諾阿克翻譯的《老子的道德經(jīng)》便是早期質量欠佳的譯本之一。譯者將“道”翻譯為“神”(Gott),“德”為“美德”(Tugend),并且將《道德經(jīng)》視作一本關于宗教和美德的書。該階段也有學院派譯者,如東方學家魯?shù)婪颉さ赂ダ卓瞬┦吭?903年以《老子及其學說》為題出版了《道德經(jīng)》譯本。與其他譯者根據(jù)原著順序翻譯不同的是,他嘗試將《道德經(jīng)》分為“道”本身、“道”作為“德”的表象、天/地的起源、思想與人類的起源、圣賢和社會倫理學以及統(tǒng)治者等不同主題,并分類翻譯《道德經(jīng)》的不同章節(jié)。此時,其他領域的學者也開始翻譯《道德經(jīng)》,如歷史文化小說家亞歷山大·烏拉在1903年也出版了譯作《老子的軌道與正道》,這是譯者將自己1902年在巴黎出版的法文譯本再轉譯成德文。由于作者薄弱的中文知識,改譯本與原文偏差較大,但是在《道德經(jīng)》德譯第一階段,這部譯作卻獲得較大的認同并影響了許多后繼譯者,在1900年至1944年期間共在不同出版社發(fā)行了6次。

在肇始階段雖然許多譯本質量不盡如人意,但該時期也出現(xiàn)了最經(jīng)典的《道德經(jīng)》徳譯本:1911年出版的由衛(wèi)禮賢翻譯的名為《老子·道德經(jīng)·老子的“道”與“德”之書》。這部譯本以嚴謹?shù)目紦?jù)、精準的翻譯成為最具影響力和最暢銷的德語譯本之一,直到現(xiàn)在仍不斷再版。衛(wèi)禮賢的譯本也成為眾多后繼譯者的重要參考版本,并對《道德經(jīng)》的讀者影響深遠。

接觸到《道德經(jīng)》的青年學者們極力推崇老子的“自然”和“無為”思想,詩人克拉彭德于1921年出版的《人,將變得本質!老子》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克拉彭德將老子視為深醉于自我內(nèi)在的神秘主義者,其學說的核心是:人不應該追求外在的生活,而應通向內(nèi)在生活,同時由于他的著作是格言式的,因此老子又與柏拉圖、尼采一樣是詩人哲學家。

初步發(fā)展:發(fā)展與停滯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德語世界的《道德經(jīng)》譯介呈現(xiàn)繁榮景象。1920年左右,老子在德國年輕詩人和學者中的接受度達到了最高潮,德語世界對《道德經(jīng)》的翻譯和研究也引起了歐洲漢學界的廣泛關注。然而,這一局面隨著希特勒上臺而逐漸被阻斷,“1927年后幾乎沒有《道德經(jīng)》譯本出版”。許多譯者迫于政治壓力,或用私人出版社的方式少量發(fā)行,或選擇將譯本在國外出版。

北京大學德語系洪濤生教授(Vincenz Hundhausen)為 該 階 段《道德經(jīng)》翻譯乃至德國漢學研究作出巨大貢獻。他于1924年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私人出版社——楊樹島印刷局,主要出版德文版的中德兩國文史文獻。弗朗茨·埃森的譯作《老子·道德經(jīng)》正是在1941年由楊樹島印刷局發(fā)行。譯者認為《道德經(jīng)》并不是老子的個人思想成果,而是老子將他生活時代流行的成語、生活格言、民間諺語、教育格言等整理創(chuàng)作而成。第二年,洪濤生也出版了自己的譯作《老子:作為世界法則和模版的“一”》。他原計劃將此書歸入自己主編的叢書《思想》中,由柏林的亞特蘭蒂斯出版社出版,但由于戰(zhàn)爭和政治原因未能正常發(fā)行,因而洪濤生在楊樹島印刷局出版了自己的譯本。雖然該譯本并未附上譯者的闡釋,但由于洪濤生在華任教,可直接深入接觸中國文化,較之同時期的其他譯本,該譯本具有較強可讀性,且他不屈服于政治迫害,堅持傳播中國文化的努力更讓人欽佩。

曾在華任教的另一位德國漢學家魯雅文教授(Erwin Rousselle)也是該階段值得重點關注的譯者。他在1942年出版的譯本《老子,永恒的引導和力量:〈道德經(jīng)〉》中將《道德經(jīng)》視為中國歷史傳統(tǒng)的混合物,不同來源的異質文化能融合在《道德經(jīng)》中,普通的觀點與深刻的道理相輔相成。魯雅文對“道”的獨特理解也是該譯本的創(chuàng)新之處,他認為老子來源于亞洲母系社會,并從《道德經(jīng)》中看到這位偉大智者的母權意識,因此他將“道”翻譯為“宇宙的女主宰”,“道”是“偉大的母神”而不是“父神”或者抽象的哲學概念。

逐漸多元:秉承與創(chuàng)新

二戰(zhàn)后,德國漢學研究經(jīng)歷了戰(zhàn)后重建、東西德的不同發(fā)展到兩德統(tǒng)一之后的各高校漢學系和漢學研究所齊頭并進、各有側重的局面。在此階段,《道德經(jīng)》的翻譯和研究逐漸成為德國漢學重要組成部分,呈現(xiàn)多元化、學術化和國際化的特征,最重要的表現(xiàn)是,不少譯本是從其他語言轉譯為德語的。如1955年出版的名為《老子》的譯本就是德國的日本文學研究者戈羅夫·戈登何文將林語堂于1948年在美國藍登書屋出版的著作《老子的智慧》作了德文轉譯。譯者扎實的語言功底和對林版的理解,為讀者呈現(xiàn)了較完美的譯本,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該譯本同樣也是德譯者戈登何文的作品。

隨著德國漢學的重建,戰(zhàn)后畢業(yè)的第一批漢學博士逐漸成為西德漢學界的領軍人物,德博(Günther Debon)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在1961年出版了譯作《老子·道德經(jīng)》。譯者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語言功底讓該譯本成為20世紀中期最經(jīng)典的《道德經(jīng)》徳譯本之一,漢學家顧彬稱其為“語言最優(yōu)美的譯本”,德語文學翻譯家楊武能也將該譯本稱為“最為人稱道的一個譯本”。德博提出在翻譯時要盡量保持原文在表達上的樸素和思想上的純潔,盡量避免由于對古文的誤解、省略、錯誤記錄而攪亂了翻譯作品質量。

奧地利漢學家、翻譯家恩斯特·施瓦茨在1970年出版的《老子·道德經(jīng)》是20世紀中期的另一部經(jīng)典譯作。譯者認為翻譯時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對概念的把握,因為《道德經(jīng)》中許多概念都是多義的,而原著中并未明確給出這些概念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具體相關信息,而譯者則需要從傳統(tǒng)的翻譯觀點中解脫,因此施瓦茨嘗試縮小中文和德文之間的語言差別,譬如原著中單獨漢字可以作為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使用,為了在譯文中保持漢語的這個特點,施瓦茨還在譯文中大膽嘗試模糊名詞和動詞。

全面發(fā)展:新研究與新譯本的結合

兩德合并之后,隨著全球一體化發(fā)展,中國在全球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對當代中國的信息需求和分析已然成為學術界新的研究增長點。在此背景下,德語世界的漢學研究開始產(chǎn)生中國學轉向,傳統(tǒng)的漢學逐漸被與時代發(fā)展緊密結合的中國學代替。新機遇也為漢學研究者帶去新挑戰(zhàn),他們的研究成果在該階段需滿足國際化需求,研究者們應具備國際化視野。受此影響,《道德經(jīng)》在德語世界的翻譯和研究也具有了新特征,其重要表現(xiàn)為德譯者們將《道德經(jīng)》的翻譯與中國內(nèi)的學術新成果相結合。

1995年,由費希爾出版社出版的《老子·道德經(jīng)·馬王堆帛書版》是在德語世界出版的第一部馬王堆帛書《老子》的德譯本。譯者是當代漢學學者漢斯-格奧尓格·梅勒,他認為現(xiàn)有的《道德經(jīng)》徳譯本幾乎都是以通行本王弼的《老子道德經(jīng)注》為底本,而《道德經(jīng)》注釋者并不只有王弼一人,其他注本也同樣具有很強的翻譯價值。帛書《老子》是更客觀、更忠實和更古老的版本,因此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學術價值。

漢學研究者安斯蓋·蓋斯特納在2008年出版的《老子:多個譯本的翻譯和評論》是一部長達500多頁的巨著。該書除了將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翻成德語之外,還在譯本旁附上王弼版原文、馬王堆帛書《老子》及楚墓竹簡《老子》相關原文,且在每章對應的注解中解釋各版本的異同。譯者在翻譯時并非以將《道德經(jīng)》的語言轉換成更接近德語的表達作為目標,而是力圖接近原文,希望將譯作以一種異國化的語言形式展示給德國讀者。

2011年出版的漢學家顧彬教授翻譯的《老子·原文》是這一階段最重要的譯本之一,這也是首部由德國學者翻譯的簡本《老子》。顧彬認為在早期的譯介發(fā)展中,老子被人為地附以神秘色彩的光環(huán),而當代的翻譯需要將老子“去神化”,用客觀的翻譯和闡釋將老子拉下神壇。

整體而言,德語世界的《道德經(jīng)》譯介歷經(jīng)100多年的發(fā)展,其譯介方式從譯者們盡力呈現(xiàn)《道德經(jīng)》原文,發(fā)展到研究者們將中國最新的《道德經(jīng)》研究情況介紹至德國。百年譯介,百種版本,老子《道德經(jīng)》在德語世界經(jīng)歷無數(shù)的變異與融合,最終走進了德國讀者的內(nèi)心。

中國 老子 德語 道德經(jīng) 典籍 【糾錯】編輯:李中天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在線投稿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