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萬軍
通訊員 胡劍芳 李婷婷 方嬌
秋霧鎖遠川,霜楓舞寒煙。“我宣布,錢亦石故居正式揭牌!”11月15日清晨,在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qū)馬橋鎮(zhèn)錢莊村錢亦石故居門口,區(qū)委書記顧興旺和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李軍平共同揭開紅綢,由賀敬之親筆題詞的“錢亦石故居”描金牌匾正式露面。
1889年,錢亦石出生于馬橋鎮(zhèn)錢莊村一個書香人家,也就是錢亦石故居所在地,他在這里生活了26年。1924年,錢亦石由董必武、陳潭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后,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錢亦石率領30多位作家、藝術家奔赴抗日第一線,動員滬杭線地區(qū)人民,實行軍民聯(lián)合抗戰(zhàn)。因忘我工作,積勞成疾,于1938年1月在上海病逝,時年49歲。雖然英年早逝,但他仍以著述豐富、見解精深而蜚聲文化界,被稱為“紅色教授”。
錢亦石故居始建于清光緒五年(1879年),為一進兩重連五傳統(tǒng)式磚木結構樓房。故居坐東北朝西南,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中軸線左右對稱,二進五開間中設三天井。由下堂屋、兩側閣樓及上堂屋圍合而成的院落式布局。其占地面積約424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
錢亦石故居200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好錢亦石故居,2016年5月,錢亦石故居保護維修工程被省文物局批準立項;6月,省古建中心為錢亦石故居編制了《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方案》。修繕工程于2019年3月開工,2020年7月竣工并通過專家驗收。2022年8月,馬橋鎮(zhèn)人民政府啟動了對故居內部進行陳設及布展的工作。錢亦石故居布展分為展示序廳、復原陳列、紅色榜樣、紅色家風、紅色傳承五個篇章,圍繞“一個人、一家人、一代人、代代人”的脈絡,最大限度還原故居舊貌,弘揚革命歷史,宣傳黨史故事。其中還包括錢亦石先生的家書、49本譯著、生前照片和使用過的舊物等。
咸寧市咸安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李軍平介紹,咸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和豐富的紅色資源,孕育了“紅色教授”錢亦石、“黨內女包公”錢瑛、青年楷模何功偉等革命先驅。
近年來,咸安區(qū)整合資金2000余萬元完成黨群服務中心新建、錢亦石故居布展、河道疏浚、村灣亮化改造、提檔升級X113縣道、人居環(huán)境整治等各類項目,不斷完善紅色美麗村莊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功能。并將錢亦石故居旁的24間老屋打造成紅色教育政治生活體驗館,設置紅色講堂、紅色舞室、紅廉書屋等多個功能室,打造大家愿意來、經常來的紅色精神家園。2022年馬橋鎮(zhèn)錢莊村被中組部確定為“全國第三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
錢亦石故居揭牌儀式后,咸安區(qū)還在紅色教育政治生活體驗館開展了“重溫紅色記憶 夯實信念基石”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區(qū)委黨校教師以《紅星耀中國 家風惠后人》《中共一枝梅》《三封家書話訣別 血色臺階鑄忠魂》等為題,先后講述了錢亦石、錢瑛、何功偉等革命先輩的革命事跡。
咸安區(qū)將以此次錢亦石故居揭牌為契機,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青少年學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奮斗精神。同時,依托錢亦石故居等紅色資源,帶動紅色旅游、串聯(lián)鄉(xiāng)村旅游,深入打造更多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新場景。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