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龍是什么樣子?
騰云駕霧,呼風喚雨
或者自帶氣場,不怒自威
今天這組小金龍
可能會顛覆你的想象
01
超迷你小金龍!
顛覆你對龍的想象~
這是一組唐代小金龍
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光看圖片,你可能想說
這龍好像也沒什么特別的~
但如果實物是這樣呢?
△模擬對比圖
這些小金龍
最高的2.7厘米
最矮的只有2.1厘米
每條龍都有修長健壯的四肢
呈現(xiàn)行走的姿態(tài)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
小金龍雖然尺寸超迷你
但在細節(jié)上卻拉滿了
它們不僅神態(tài)、姿勢各不相同
甚至滿身的鱗片都清晰可見
想要打造如此小巧精致的金龍
在工藝上可是下足了功夫
頭頂?shù)陌疾壑泻附?/p>
用細金條彎曲而成的雙角
四肢與軀干也是焊接而成
金龍的須髯(rán)、齒狀鬣(liè)毛等細節(jié)
均采用鏨(zàn)刻手法刻畫
通體鏨刻片片翹動的鱗片
大小均在毫米之間
似是用釬(qiān)尖插點而成
唐代工匠的匠心獨運
在這些小金龍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02
投龍祭祀VS投硬幣許愿
古人的創(chuàng)意太超前了!
可能有人會問
費這么多功夫打造出的迷你金龍
到底有什么用?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載: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自古在中國人心目中
就有騰躍云頂、呼風喚雨的本領
五代時期的志怪小說
《錄異記·卷八》中還有載:
歲旱以金銀物投之,可致雨。
那么,在當時人們眼中
“龍+金銀器”相當于疊了雙層buff
簡直就是“求雨神器”
所以每當遇到干旱
皇帝常常命令用龍作法術祈雨
何家村遺寶中的金龍
很可能就是為祈雨所造
唐朝以道教為國教
齋醮(jiào)是道教特有的祭祀儀式
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投龍致祭:
將寫有愿望的文簡和玉璧、金龍、金鈕
一起用青絲捆扎好
在齋醮儀式后將其投入五岳四瀆(dú)
(注:“五岳”指的是中國境內(nèi)的五座名山
“四瀆”指四條重要的河流)
以奏告天、地、水三官
赤金走龍、武則天金筒
可能都與這一儀式有關
△文博日歷丨撿到一張武則天晚年的心愿卡片!里面寫了什么?
話說回來
這和我們喜歡往許愿池
拋撒硬幣許愿祈福有什么區(qū)別
古人的創(chuàng)意果然還是太超前了!
03
氣勢磅礴 走出盛唐氣象!
到西安必看這3條龍
在唐代
龍還沒有成為皇家專用標志
因此,工匠們在塑造龍時
不用刻意強調(diào)龍的威嚴、猙獰
只需考慮如何把龍展現(xiàn)得美就夠了
這也是唐代龍紋與后世龍紋的重要區(qū)別
在西安,你就能深刻感受到
唐代龍身上的獨特魅力
除了古代最迷你版赤金走龍
還有兩條“金龍”非常值得一看?
鎏金鐵芯銅龍
△鎏金鐵芯銅龍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看這騰飛天宇的造型
在一眾龍形文物中一騎絕塵
飛龍更是集齊了鐵、銅、金三種材質(zhì)
鐵鑄內(nèi)心,鐵上包銅,銅上鎏金
在唐代金屬鑄造工藝品中十分罕見
鎏金走龍
△鎏金走龍 西安博物院藏
這條有點像赤金走龍的“放大版”
你看它昂首闊步、器宇軒昂
邁著堅定又自信的步伐
帶著大唐的氣勢向我們走來
是不是讓人眼前一亮呢?
唐代的龍形文物
以傲然之姿翩翩而來
承載著盛世風采
引領我們穿越時光
親眼見證那個璀璨奪目的大唐
監(jiān)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孫煜祁 視覺丨汪澤源 技術丨蔡子旭 審校丨朱冬梅 統(tǒng)籌丨劉瑩 帥鐘琴 特別鳴謝丨陜西歷史博物館 總臺陜西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