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北方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戰(zhàn)國燕長城——
2300歲“石龍”腳下綠道鋪展
雖已年深日久,留下斑斑苔痕的燕長城砌石,修筑當初的原貌依稀可辨。
蛤蟆溝腦段燕長城墻體表面用山石壓縫砌筑,城墻寬2.5米左右。2001年6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核心提示
穿行于我省朝陽、阜新北部的燕長城僅在《史記》中提到寥寥數筆便淹沒于2000年史海中。作為中國北方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戰(zhàn)國時期長城遺存,我省在摸清107.518公里資源底數同時,千方百計打通遠鄉(xiāng)道路,隨時維護、修繕可能對長城本體造成的各種自然威脅。如今,燕長城(遼寧段)已經擁有了圍欄、登山步道、進山水泥路、園區(qū)看護和展示房、停車場等設施,正在以良好的姿態(tài)、久遠的文化記憶融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體系當中。
萬米鐵絲圍欄 護衛(wèi)“石龍”
沿著石砌臺階登臨蛤蟆溝腦段燕長城,過去人們口口相傳的“石龍”近在眼前,2300年前戰(zhàn)國時期燕國軍民用雙手修筑的長城,歷經風吹雨淋仍如一條長龍沿著山脊向東西兩側伸展向遠方。建平縣博物館考古隊隊長李波說:“今天雨水豐沛,植被茂密,不然積石而成的長城會在天際線上看得更為清楚?!?/p>
我國北方,在明長城以北還留有年代更為久遠的長城遺跡,在歷史文獻中,只有司馬遷的《史記》中留下寥寥數筆:“燕亦筑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親眼見過燕長城的也許不乏文人墨客,然而年代越久,燕長城的身份越加迷離。人們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新?lián)苕?zhèn)岱尹上村南發(fā)現一方《古長城說》碑,碑文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高宗弘歷巡幸木蘭圍場時所書,其中有:“木蘭自東至西,延袤數百里中,橫亙若城塹之狀,依山連谷,每四五十里輒有斥堠、屯戍舊跡。問之蒙古及索倫,皆云:‘此古長城也。’”雖然文中沒有詳細考究古長城修筑年代,卻留下了270多年前人們親眼見到古長城的確鑿證據。
真正重新將燕長城拉回到世人面前的是考古學家、遼寧省博物館原館長李文信,1941年他在赤峰地區(qū)進行考古調查時發(fā)現了古代長城遺址,此后李文信又進行了多次反復調查,在1979年完成并發(fā)表了《中國北部長城沿革考》,在這一成果中,李文信翔實地考證了考古調查發(fā)現的燕長城遺跡,確認這些燕長城后又為秦朝修繕和使用。
經過李文信、馮永謙、李波等幾代考古工作者的接續(xù)努力,遼寧境內107.518公里燕長城的基本狀況已經形成完備的調查報告,在這些寶貴的燕長城資源當中,建平縣燒鍋營子鄉(xiāng)境內蛤蟆溝腦段燕長城遺跡不僅在遼寧,在我國北方的戰(zhàn)國時期長城當中也是保存最完整的。
蛤蟆溝腦段燕長城墻體全長7.5公里,表面用大石壓縫砌筑,城墻寬2.5米左右,石墻蜿蜒起伏,宛如一條巨龍盤繞在崇山峻嶺之中。2001年6月,蛤蟆溝腦段燕長城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將戰(zhàn)國燕長城(國保段)確定為全國18個“萬里長城”形象標識段之一。
汽車下了柏油路駛入在村落間穿過的水泥路,建平縣文旅體育和廣電技術保障服務中心主任董艷軍說:“過去這里只是一條鄉(xiāng)村土路,到山腳下基本沒有可以行車的道路?!?/p>
近年來,建平縣持續(xù)加強對燕長城的保護,2015年在燕長城兩側修建了1萬延長米鐵絲護欄,山腳平坦處修建了一處停車廣場,設立了燕長城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為讓人們更直觀地了解當年的歷史,他們還在廣場上豎立一座“秦開卻胡”主題雕塑。
75公里在建騎行路
環(huán)繞“石脈”
秦廣瑞家就在蛤蟆溝腦村,站在自家院子里向西便可以看到他們稱為“石碑梁”山嶺上的燕長城。近年來,幾乎每天都有車輛從他家門前往山上去,他留意車牌號的前兩位:京A、蒙D、津A、冀C……都是外來的觀光客。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其實是觸到了燕長城沿線各級文旅部門干部心頭渴望發(fā)展的癢點:現存燕長城的遺跡經過地區(qū)都是我省西部地區(qū)的北部邊緣地帶,這本身就意味著這些地區(qū)交通偏僻,經濟相對落后。
北票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文博股股長郝宇說:“燕長城在北票市有20898米遺存,但位置太偏僻,沒有專業(yè)人員引導,難以辨識?!痹谶@樣的情況下怎么傳承長城文化?北票市將著眼點放在路上,沒有路人們怎么去領略古長城,又怎么去旅行?
經過積極爭取,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騎行路項目在北票一舉中的。北票市文旅和廣電局副局長王麗說:“我們將以山水廊道為骨架,打造一條山水憩居、休閑度假、低碳出行的騎行路,我們現在稱之為北票綠道?!?/p>
這條路借鑒了波士頓翡翠項鏈和武漢東湖綠道的建設理念與成熟經驗,從北票市西北經城郊再向西南,連通北票市西部全境。全長75公里,串聯(lián)起南八家鄉(xiāng)、涼水河、大黑山管理區(qū)5個鄉(xiāng)鎮(zhèn)以及沿途7個景區(qū),形成南連明長城、北接燕長城的文旅融合縱深發(fā)展新格局,人們正在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全國最美鄉(xiāng)村路”。
北票綠道途經地有一處獨特的景觀,在白石水庫岸邊的空地上方,有5條鐵路匯聚后再奔向東南西北,其中的金嶺寺鐵路大橋始建于1924年,橫跨大凌河之上,曾是沈陽到承德鐵路線上的重要橋梁,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北票市在這里規(guī)劃建設了橋群公園,并將公園廣場規(guī)劃設計為長城文化廣場,通過長城雕塑和展板向人們介紹遼寧省及北票市的長城資源,如今這里已經成了人們騎行、露營的鄉(xiāng)村休閑旅游打卡地。
前往建平縣的蛤蟆溝腦段燕長城,從“秦開卻胡”廣場沿著石砌的人行步道一步步攀登,燕長城遺存出現在視野中,與人們印象中的以高大烽火臺、連綿的垛口為特征的明長城不同,人們能夠看到的是一條突兀于山脊之上的石脈:近處石墻邊線規(guī)整,如同臨陣而立的軍士,遠處則沿著山脊延伸,一眼望不到頭。
經過近10年的修整,如今,蛤蟆溝腦段燕長城已經擁有了圍欄、登山步道、進山水泥路、園區(qū)看護和展示房、停車場等設施,正在一步步向可開放觀光的游覽景區(qū)邁進。不過,同朝陽市縣鄉(xiāng)的人交流,言語間流露的仍然是急切之情:知名度不高、游客數量不足、尚未形成文旅融合產業(yè)……最為明顯的是,在一些地方農家樂等鄉(xiāng)村服務經濟風生水起的時節(jié),緊鄰燕長城的蛤蟆溝腦村的客流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家農家樂來,前來觀光的游客吃飯休息還得跑到數公里外的鄉(xiāng)里。
李波說:“關于燕長城,有太多的東西等待我們去開發(fā)研究?!闭驹谑荷?,他振臂向南面遼闊天地一揮,那便是大凌河谷地,在河谷兩岸的二級臺地上,考古人員已發(fā)現數量眾多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在3500多年前,這里的人煙密集程度不亞于今天。那個時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在器具上描繪與殷墟出土青銅器同樣的云雷、夔龍紋飾,也用甲骨占卜。為了防范野獸和外來入侵,他們以部落為組織,在這里修建了大大小小的石砌、土筑城池,其中北票市大板鎮(zhèn)康家屯城址的考古發(fā)掘為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之一,那里發(fā)掘出土了迄今我國最早的城防設施——馬面。
秦廣瑞沒有考證家人在蛤蟆溝腦村生活了多少代,他說:“我們這里不光有燕長城,山里的物產也多,主要是蘑菇?!睂W會發(fā)微信朋友圈后,到了夏秋采蘑菇的時節(jié),秦廣瑞都會通過手機發(fā)布一下。
記者離開蛤蟆溝腦村,翻看微信朋友圈,秦廣瑞發(fā)的一幅照片列在最前面,那正是剛剛看過的燕長城。(記者 郭平 文并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