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天門張家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彭一葦 胡弦 汪子軼 通訊員 李斌 熊爭妍
流域名片
漢北河,漢江中下游一級支流。從天門市萬家臺接天門河起,流經(jīng)應城、漢川等地,在武漢市東西湖區(qū)新溝鎮(zhèn)注入漢江,全長91.8公里,流域面積6256平方公里。9月上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了漢北河流域。
我是漢北河的一朵小浪花。漢北河是湖北最長的一條人工河,從我出生的那天起,我的命運就與沿岸百姓緊緊相依:50多年前,兩岸50多萬人民合力開鑿,給了我生命。
作為回報,我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們。漢北河貫穿江漢平原,與我相通的水系脈絡如同毛細血管,豐富錯雜,因而我的朋友圈很廣。
天門的張家湖,是當?shù)刈畲蟮脑鷳B(tài)湖泊。慈姑、茭白等水生植物都喜歡聚集此地,小天鵝、白琵鷺等珍稀物種都在這里越冬。我喜歡它的原生態(tài),給它取了個昵稱,叫“洗肺圣地”。
應城的大富水老縣河,環(huán)抱城中街道新河社區(qū),有我最愛的煙火氣。新河社區(qū)地處石膏主產(chǎn)區(qū),在這里我第一次見識到石膏的“七十二變”,幫忙將“膏都”的美譽運往更大的世界。這里人口集聚,煙火升騰,人情味兒飄滿街巷。
可好景不長,我發(fā)現(xiàn)他們慢慢在消失。由于圍湖造田、筑堤養(yǎng)魚,張家湖水葫蘆、綠藻等生態(tài)“殺手”泛濫,水生植物沒了生存空間,珍稀鳥兒也不來了;大富水老縣河河邊,臨河居民亂排生活污水,面源污染嚴重,新河社區(qū)三成居民都搬走了。
老朋友們的離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各地紛紛拿出繡花功夫,暢通“毛細血管”。
我聽說張家湖有了復健大動作,試點建設國家濕地公園。他們拆除湖面所有的圍網(wǎng)等養(yǎng)魚設施,清除主湖區(qū)湖底淤泥,并加固部分堤防,水質(zhì)更好了,調(diào)蓄能力也大幅提升……經(jīng)過5年努力,2020年它成功通過國家級驗收;去年11月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它的復健故事,還被作為湖北省2023年度湖泊保護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
如今,張家湖主湖區(qū)水質(zhì)一直穩(wěn)定在國家Ⅲ類標準,昔日好友們又漸漸回來了。
慈姑、荸薺、蓮藕、水芋等8種水生蔬菜,俗稱“水八仙”,現(xiàn)在種植面積已有1.5萬畝。龍背村70歲村民張義德說,水質(zhì)越來越好,“水八仙”的品相、口感及產(chǎn)量都在提升,大家都愿意種。
每當有重要客人來訪,我總會看到涂金娥臉上帶著自豪,爬上高高的觀鳥塔。涂金娥是張家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對湖里的寶貝一清二楚:濕地鳥類已有80余種;國家級重點保護動植物有10多種,定期棲息的水鳥超過2萬只。
“小天鵝、白琵鷺等珍稀物種也都回來了?!蓖拷鸲鹦老驳卣f,去年12月還觀測到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數(shù)量達30多只。
隨著“野生朋友”越來越多,張家湖還建起濕地科普館、濕地自然學校、濕地廣場等宣教設施,這里越來越熱鬧:每年多次舉辦各類主題科普活動,年到訪量超20萬人次。
順流而下來到應城。彩虹橋、落雁橋、迎水橋3座景觀橋上,聚集了不少前來乘涼的人們。
“大富水是漢北河支流、應城的‘母親河’,老縣河是大富水故道?!睉鞘兴止飨钣灼绞莻€老水利人,我聽他講,兩岸多了生態(tài)公園和口袋公園,沿河騎行、河畔露營、觀光游船吸引了不少游客。岸邊拔地而起的住宅小區(qū),是應城最受歡迎的居住地,原來搬走的村民又紛紛回遷。
前年端午節(jié),老縣河因水體黑臭中斷20年的龍舟賽又回來了。那天,聽著龍舟上激奮的鼓點聲,看著兩岸激動揮旗的人們,我心中萬千感慨換作輕輕一句:老朋友們,好久不見。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