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愚
享譽全球的美國偵探小說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出版于1955年的《天才雷普利》,對文學界和流行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既引領了“心理犯罪小說”的風潮,更使“雷普利癥候群”成為一個專有名詞,用來描述以持續(xù)的謊言構建身份、對成功有病態(tài)渴望,甚至帶有反社會性傾向的特質與人格?!短觳爬灼绽繁旧硪捕啻纬晒Ω木幊捎耙晞?,比如1999年馬特·達蒙和裘德·洛主演的電影《天才雷普利》,以及今年安德魯·斯科特主演的Netflix劇集《雷普利》。
《孤注一擲》導演申奧首次跨界執(zhí)導的懸疑劇《新生》成為爆款劇,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國產(chǎn)劇難得出現(xiàn)了一個雷普利式的主人公費可(井柏然 飾)。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騙局,費可不僅展現(xiàn)了生存技能的極致,也暴露出人性中的貪婪、恐懼、孤獨與渴望。
可惜的是,《新生》沒能做到極致與純粹,大結局生硬的正能量轉折,多少解構了“雷普利”式的敘事魅力。
騙術的施展:心智的博弈
以播出時間最近的《雷普利》為例。劇中,雷普利本是一個生活境況不佳的美國底層青年,但他擁有模仿他人筆跡和聲音的特殊才能。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受一位富商的委托前往意大利,任務是說服富商放蕩不羈的兒子迪基返回美國接手家族生意。當雷普利到達意大利并融入迪基的生活后,他極度羨慕乃至癡迷于迪基所擁有的財富和地位。在欲望和嫉妒的驅使下,雷普利喪失理智,殺害了迪基,并竊取了他的身份。雷普利精心策劃一系列謊言和騙局,以迪基的身份繼續(xù)生活在意大利的上流社會之中。
騙術的施展,是雷普利故事的核心。從戲劇審美角度來看,“騙術”天然地構成吸引力。成功的騙術本質是高智商的博弈,雷普利的騙術設計精妙,涉及高度的計劃性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否則就不會成功。觀看過程中,觀眾不由自主地被帶入一場場心智的博弈,享受解謎的樂趣,也會對雷普利在危機四伏中,巧妙利用人性弱點、規(guī)則漏洞來脫身的驚險過程感到驚奇。騙術的施展還伴隨著不可預測的轉折與風險,持續(xù)給受眾帶來心理上的緊張刺激。
《新生》中,觀眾一度也被費可的騙術所吸引并驚嘆。
費可雖然沒有雷普利精確地模仿他人的筆跡、聲音乃至舉止神態(tài)的“能力”,但對于信息差的利用堪稱“登峰造極”。從一個受害者那里獲取的信息,會被費可迅速轉換并包裝成為另一個身份的資本。例如他會將從一位金融大佬那里聽來的行業(yè)見解和經(jīng)驗,轉手作為自己的成就和知識展示給下一位受害者,以此構建起權威和專業(yè)的假象。
憑借對信息的精準把控和高度的應變能力,費可成功地一人分飾五角,分別為自己打造五種不同的社會身份,并確保各騙局之間不會輕易穿幫。這些身份覆蓋不同的領域和社會階層,每一種身份都是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精心設計的,使他在不同人群中都能游刃有余,充分贏得受害者的信任。
撇開道德層面不談,費可高超的騙術本質上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智力游戲。他在劇中不斷地利用信息不對稱來操控局面,這要求觀眾跟著一起思考和推測,增加觀看的互動性和參與感;費可的每次布局和破解難題的過程,也都滿足了觀眾對于“智斗”戲碼的興趣。費可騙術的施展,造就了《新生》第一波出圈的話題。
騙子的形成:社會的剖析
騙子是如何形成的?這可以成為社會剖析的一個視角。當然不是為騙子開脫,而是試圖從一個青年的墮落解析可能存在的社會病癥?!独灼绽凡]有花費太多筆墨去呈現(xiàn)雷普利的原生家庭等信息,但從小說到影視劇,受眾都可以鮮明感受到赤裸的階層差距。
財富方面的差距是最直觀的,但給雷普利沖擊最大的,反而是富人在經(jīng)濟資本與文化資本熏陶下形成的一種生活方式。以迪基為代表的上層人士,他們享受著無憂無慮的日子,生活是如此輕松隨意、自在灑脫,而雷普利必須時刻計算和計劃,以維持他精心構建的假象。這看起來是公平的——誰有錢誰享受,但它也暗藏著不公平——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展現(xiàn)出一種不負責任和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他們對規(guī)則與窮人的輕視,展示出底子里的傲慢。《雷普利》暗含對階層隔閡與對立的省思。
相較而言,《新生》在社會剖析上花費更多的筆墨。這受到國產(chǎn)劇創(chuàng)作根深蒂固的“文以載道”的思路的影響,一個犯罪故事的核心不僅在于展示犯罪本身,更重要的是揭示犯罪背后的社會背景、人性的復雜以及促使犯罪發(fā)生的各種社會因素。通過對壞人形成過程的探索,剖析社會結構、家庭環(huán)境等如何影響個體,起到警示和啟發(fā)的作用,促進社會的反思與進步。
費可是如何從天之驕子李澤瑞,成為騙子費可的?劇集由此針砭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比如缺愛的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李澤瑞本是成績優(yōu)異的名牌大學保送生,生活在一個表面看似光鮮實則問題重重的家庭。父親出軌,后媽總是冷眼對他,弟弟得到父母的偏愛,李澤瑞內心積累了不滿和壓抑的情緒。為了向后媽和弟弟復仇,他不惜采取自毀的手段。
比如社會關系的冷漠導致人心的荒蕪。費可也曾對新生活展開期待,只是遭遇太多背叛、傷害與欺辱后,他不再相信外人,并形成堅固的心理防御殼。這種防御機制讓他通過主動操控和變本加厲欺騙他人,來避免自己受傷。
階層議題也沒有在《新生》中消失,階層之間的差距與隔閡難以彌合。費可一度憑借假身份,在大學里如魚得水,也融入了學生社團。他收獲的不僅是知識,也是一種非常脆弱的身份認同,并逐漸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然而,當官二代“同學”發(fā)現(xiàn)費可的假身份后,他當眾拆穿費可并極盡羞辱,擊垮費可內心最后一道防線。犯錯的費可,被剝奪尊嚴、失去所有,而犯錯的官二代“同學”卻乘坐飛機頭等艙到美國重新開始。費可抬頭仰望飛機——這不僅代表了物理上的距離,也象征著社會地位、機會和未來的差距。
騙子的結局:人性的深度
從小說到不同版本的影視劇,雷普利并沒有因為騙術和殺人被繩之以法,顛覆了傳統(tǒng)正義終將勝利的敘事模式。文藝作品不是道德審判官,創(chuàng)作者更在意的是,如何抵達人性的更深處。
雷普利的故事深入探討人性的陰暗面,包括欲望、嫉妒、欺騙和自我認同的混亂。它允許觀眾進入一個道德灰色地帶,體驗和理解一個非典型主角的心理動機,這是文藝作品虛構的“特權”,也是文藝作品的獨有魅力。當傳統(tǒng)意義上的“壞人”未受懲罰,也會啟發(fā)觀眾思考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脆弱與局限。
同時,不論是電影《天才雷普利》還是劇集《雷普利》,都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成就,都有著優(yōu)美的畫面、巧妙的對話和細膩的情感描寫。即便是在描繪犯罪和黑暗面時,也呈現(xiàn)出獨特的美學追求。比如《雷普利》的黑白影像,讓雷普利漆黑的雙眼宛如黑色瑪瑙,尤為突出。這樣的視覺處理,加深了冷峻氛圍的營造和冷靜冷血人物個性的刻畫。
國產(chǎn)犯罪懸疑劇,壞人一定要被繩之以法以確保正面價值導向,純粹的雷普利故事不太可能存在。《新生》沒有例外,遵循著“正義對抗邪惡—邪惡被擊敗”的線性模式。這種模式雖保證了故事的流暢性和可接受度,卻也縮減了角色內心掙扎、道德困境和人性復雜性的呈現(xiàn)空間。
《新生》改編自珞珈所著的網(wǎng)絡小說《費可的晚宴》,小說其實有著一個頗為暗黑的結局。一切都是費可的布局,壽命將盡的費可要將他的“禮物”——虛榮、招搖撞騙、絕對的利己主義,傳遞給到場的幾個人;他更是要將女記者何姍(劇中叫“何珊”)培養(yǎng)成下一個他,讓人性的陰暗無窮無盡生長。略為遺憾的是,《新生》改變了這樣的結局,稀釋和解構了“雷普利”的敘事魅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