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明代北京、清代北京……在第三屆北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的大屏幕上,一張《北平沿革圖》用紅、綠、黃標記出了歷代皇宮的面積范圍。雖然元明清三代統(tǒng)治者分別來自蒙古族、漢族和滿族,他們的皇宮卻都坐落在今天的故宮區(qū)域內(nèi)。
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副主任高希展示出一組元明清“三疊層”遺跡。不同朝代的土層各有特點,但都緊密連續(xù)在一起。“2014年的這一發(fā)現(xiàn)證實了元代皇宮基址就在今故宮下方,進而為明清紫禁城向更早溯源?!备呦Uf。
歷史中的各民族是如何交往交流交融的?今天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又該如何講好?在12月23日舉辦的這場研討會上,來自多所高校、學院和博物館的專家學者立足不同的文化領域,對上述問題給出了答案。
12月23日,第三屆北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舉辦。圖為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王永生在會上介紹古代錢幣與民族有關的特征。任德輝 攝
與故宮類似,金中都水關遺址也隱藏著民族之間的文化“密碼”。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穆潔走到臺前,展示了一張綠釉貼塑雞冠壺的照片。雞冠壺表面施有淡綠色釉,頂部有一輪提梁,狀如雞冠,樣子竟與契丹人盛水用的皮囊壺如出一轍。原來,雞冠壺正是契丹人吸收漢人的陶瓷燒造技術,仿照皮囊壺做出的瓷器。
“遼中晚期,雞冠壺變得瘦高,出現(xiàn)了配合室內(nèi)使用的‘圈足’,反映了契丹人從‘馬上’到‘馬下’的過程?!蹦聺嵳f,“水關遺址是燕京大地上各民族文化融合發(fā)展的見證者,無論是專業(yè)人士還是普通群眾,都可以在展館里觀覽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鑒的歷史畫面?!?/p>
文物中的民族故事需要發(fā)掘,把故事講好則是另一門學問。為了呈現(xiàn)金中都水關遺址中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組建了涉及考古學、歷史學、藝術設計等多學科的專家團隊,展品囊括了瓷器、家具、錢幣、石刻、遺址等各類文物。目前,該博物館已成功通過“北京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的考核驗收。
不僅是有形的文物,無形的鄉(xiāng)土習俗也同樣是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載體。每逢春節(jié),甘肅哈南村會舉辦社火慶祝,村民們在錚錚琵琶聲中傳遞精忠報國的故事;赫哲族生活在東北的三江平原,身著魚皮衣,千百年來堅持以漁獵為生;吞達村藏民的祖先發(fā)明了藏香工藝,時至今日,村民依舊在為祖先上香、點燈、敬香油……各個民族的日常生活如何才能被大眾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宋穎曾策劃撰稿與導演紀錄片《記住鄉(xiāng)愁》,她表示:“民族文化紀錄片可以將當?shù)厝说拿耧L習俗真實地呈現(xiàn),超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王永生從古代圓形方孔錢的演變中,窺見了中華民族交融的一隅。屏幕上依次展示出契丹人、黨項人、女真人所鑄造的錢幣,雖然它們產(chǎn)生自不同時期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但都無一例外地采用了秦統(tǒng)一后確立下的“圓形方孔”錢幣樣式,并印有“元德通寶”“正隆元寶”等漢字。
到了清代,錢幣以正面漢文、背面滿文為中原地區(qū)的樣式,而在邊疆民族地區(qū),錢幣背面會加入當?shù)氐拿褡逦淖郑X幣材料也會尊重“新疆用紅銅,西藏用白銀”的習俗?!爸腥A民族歷史上幾次大規(guī)模民族融合過程,錢幣都見證了以‘多元一體’為特點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蓖跤郎f。
中華各民族文化為何始終團結在中華文明周圍?中央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院長關凱指出:“中華文明根基深厚,文明體系內(nèi)多元一體的人口集團世代繁衍,中華文明的‘天下觀’就成了中國社會的深層文化心理結構;另外,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不受各種方言發(fā)音的約束,本身也是一種有利于‘大一統(tǒng)’的要素?!?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李騰飛 實習生 任德輝 圖文報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