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列加索夫(左)和官員鮑里斯在一線指揮救災,這也意味著,他們最多還有五年壽命……
《切爾諾貝利》海報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發(fā)生災變,隨后這座核電城成為“空城”……為什么會發(fā)生核事故?事后如何處理事故?人們對此知之甚少。最近,一部還原這段歷史的電視劇《切爾諾貝利》火了。該劇憑借對事件的真實還原,對人性的深度刻畫,在豆瓣獲得了9.6的高分。
電視劇參考了紀實文學作品《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作者阿列克謝耶維奇曾獲得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用了三年時間深入核輻射區(qū),走訪上百位當事人,以第一人稱形式記錄他們的真實經歷。
觀看《切爾諾貝利》,被不少觀眾形容為“窒息式”觀劇體驗:當遠處輻射的光暈照亮夜空,孩子們還在沾滿輻射物的塵土里舞蹈,殊不知喪鐘已至……資料記載,這起災難相當于放出了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輻射量,方圓30公里的11.5萬民眾被迫疏散,485座村莊變成“無人區(qū)”,至今仍有500多萬人生活在受輻射物質污染的區(qū)域……
[謊言的代價]
幾乎給歐洲帶來滅頂之災
《切爾諾貝利》以倒敘方式開場:原子能研究所的列加索夫教授負責調查切爾諾貝利的核爆炸事故,然而在災難發(fā)生兩年之后,他留下一卷錄音帶,然后自殺。而錄音帶中一段發(fā)人深省的話為全劇開場:“謊言的代價是什么,不是我們錯把謊言當成真相,真正的危險在于,如果我們聽信了太多謊言,就難以辨別真相了……”
這部劇花大力氣呈現(xiàn)了權威之下、產生重重謊言的代價。事故發(fā)生后,核電站的當值負責人沒有經過精密檢測就誤報輻射值,同時對外瞞報了反應堆的受損程度。直到帶有輻射物的煙塵飄到歐洲其他國家被檢測出時,已是兩天之后,蘇聯(lián)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場核事故可能會給整個歐洲大陸帶來滅頂之災。
這不僅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場人禍。劇中,事故發(fā)生三小時后,當?shù)毓賳T召集核電站領導召開會議。核電站領導樂觀表示“事故已經得到控制”,這個說法被一位參會者質疑,他指出路上有人嘔吐,有人被燒傷,說明輻射情況要嚴重得多,應該全鎮(zhèn)撤離。當雙方爭執(zhí)不下時,一位官員表態(tài):“封鎖城市,誰都不許離開,切斷電話線,以防消息誤傳,我們需要防止人民破壞自己的勞動成果?!弊罱K,“不撤離”的決定造成了當?shù)厝嗣褙敭a安全不可挽回的損失。
[人性的光輝]
“生化機器人”慨然赴死
另一方面,劇集也展現(xiàn)了救災過程中普通人的光輝人性。劇中刻畫了一對夫妻的別離:當核電站發(fā)生爆炸,消防員瓦西里告別妻子米拉趕往事發(fā)現(xiàn)場。沒想到,瓦西里在撲火過程中遭受到毀滅性輻射,米拉不顧醫(yī)生阻攔,堅持跟到莫斯科醫(yī)院,陪伴瓦西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當時,米拉已經懷有身孕,由于在媽媽腹中受到太多輻射,胎兒出生四小時就死亡了……而當晚執(zhí)行任務的消防員在兩周之內集體走向人生終點,他們被安放在鋅制棺材里,整個棺槨被水泥封上,葬禮特殊又凄涼。
事故剛發(fā)生的那段時間,去切爾諾貝利無異于送死,但偏偏有人主動前往。能源局領導鮑里斯是中央委員會派出的特使,他一開始驕橫無比,居然讓直升機駕駛員直奔核反應堆事故中心去勘察;后來他得知自己僅剩五年壽命時,遲到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讓他免于崩潰,既然橫豎都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大干一場,挽救更多生命。白俄羅斯核能源研究所的烏拉娜教授作為女性科學家的代表,不顧危險,走訪、調查、取證、分析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探尋真相的精神值得敬佩。
搶險救災需要敢于犧牲的人,劇中就刻畫了許多不怕死的“戰(zhàn)士”群像。一群原本過著悠閑日子的礦工,當?shù)弥巳剂蠈B入地下、造成永久災難,而只有他們能阻止這件事時,所有人都立刻坐上開往切爾諾貝利的車,慷慨赴死。而當清理碎片的機器人都在高輻射下無法工作之際,一群士兵走進輻射中心鏟除帶有高輻射物質的石墨,他們每人只有90秒的工作時間,壽命卻要因此減半……歷史上,人們稱他們?yōu)椤吧瘷C器人”。(記者 龔衛(wèi)鋒)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