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黃旭華院士吊唁儀式在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舉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攝)
2月9日,一位市民在吊唁黃旭華院士時落下眼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2月9日,花籃上的字條表達著對黃老的哀思和敬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2月9日,2名小朋友手握白菊前來吊唁黃旭華院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王成龍 王際凱 沈早慧
未曾謀面,深受其恩!
2月6日晚,“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在武漢逝世,享年99歲。
連日來,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總體樓,黃旭華院士吊唁儀式現(xiàn)場,社會各界紛紛前來獻花送別黃老,表達深切緬懷。鮮花沿圍墻擺滿,一路延伸。
“我們一定不能忘了,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
“黃老千古,讓我們站起來了!”
“功績長存,永垂不朽!”
山東、廣東、上海、寧夏……入場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現(xiàn)場看到,全國各地的民眾送來的鮮花,整齊擺放,卡片上的留言道出對黃老的無盡追思。
“這單必須接!黃老隱姓埋名三十年,建造核潛艇,鮮花代表大家對他的敬意和懷念。”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自己手中的這束花,是天津一位網(wǎng)友在線上平臺訂購的,自己接單后送到現(xiàn)場。
除了越來越多的鮮花,人們通過放置各種和黃老“深潛”一生有關聯(lián)的物品,來緬懷這位為祖國核潛艇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功勛科學家。記者現(xiàn)場觀察到這些物品中,有核潛艇模型,還有與潛水相關的書籍。
武漢市民徐良一家三代人,前來吊唁黃旭華院士。
“黃院士是國之棟梁,我們一定不能忘了,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要永遠懷念他、永遠紀念他。”64歲的爺爺徐立眼含熱淚,哽咽說道。
徐良告訴記者,得知黃院士逝世的消息后,他專門去圖書館借閱黃老的個人傳記?!耙腰S老的家國情懷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更加直觀了解這段歷史,向黃老學習,成長為對國家有所貢獻的人?!毙炝颊f。
“國家強大是我們最大的幸福,要讓孩子們知道,沒有先輩們的無私奉獻和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毙炝⒄f。
“他的家國情懷,讓我們年輕一代深深感佩”
“小時候就聽家里長輩講過黃老的故事,教導我們要以黃老為榜樣。他的離開,就像身邊一位可親可近的長者走了?!奔易「浇奈錆h理工大學大三學生張浩坤說。
“黃老曾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他的家國情懷,讓我們年輕一代深深感佩!有國才有家,他是有大愛的一位前輩。我們要接過接力棒,把黃老的心愿和遺志傳承下去?!睆埡评ふf。
80歲的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一研究所的退休職工許志同專程前來吊唁。三鞠躬后,他走出吊唁大廳,久久不愿離去。
許志同帶來自己珍藏的一份中船重工內(nèi)部報刊。該刊封面上,是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接見黃旭華的照片。
2月7日、8日,黃旭華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分別在閔行校區(qū)木蘭船建大樓前、徐匯校區(qū)山茶社紀念碑處舉行了追思活動,還有不少師生在閔行校區(qū)以黃老命名的“旭華路”路牌下獻上吊唁鮮花。
在船建大樓一樓大廳的“為祖國‘深潛’——黃旭華院士專題展”前,擺放著“長征一號”核潛艇模型,不時有學生前來獻花緬懷。
“我們要學習黃老甘于奉獻的精神,潛心鉆研,努力為國家作貢獻?!贝▽W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龐正陽在專題展的大幅黃老照片前深深鞠躬,并獻上鮮花。
2月9日,位于山東青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第一展區(qū),人頭攢動。
“這里是官兵的宿舍,都是上下鋪”“這里是潛艇的廚房,保障官兵的伙食”……工作人員帶領幾名游客進入“長征一號”核潛艇艙內(nèi),一邊攀爬一邊介紹著。
“在如此狹小的空間里完成各種試驗,黃老真的不簡單!”一位游客一邊參觀,一邊感慨。
“我們應該追這樣的星,學這樣的人!”
“我們應該追這樣的星,學這樣的人!”武漢市武珞路中學東湖校區(qū)初三學生侯柯羽說。
侯柯羽告訴記者,在書本上學習了解過黃旭華爺爺?shù)氖论E,從網(wǎng)上得知黃爺爺去世的消息,自己和三位同學約定一同前來為黃老獻花。
2月9日,記者趕赴黃旭華的故鄉(xiāng)汕尾,走進黃老的母校汕尾中學。
“得知黃老去世,我們十分悲痛,全校師生都在沉痛悼念黃旭華院士?!鄙俏仓袑W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楊其培回憶,2016年11月,黃旭華院士回到母校汕尾中學,揮毫題詞勉勵全校師生:“學好本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p>
記者現(xiàn)場看到,如今這句題詞懸掛在學校大門,學生們每天抬頭可見。2020年10月,黃旭華院士再次為該校題詞:“熱烈祝賀母校汕尾中學120周年校慶:愛國立德,教書育人;嚴謹辦學,全面發(fā)展?!?/p>
“這些話語,一直激勵著全校師生。”楊其培說,2017年,黃旭華將當時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部分獎金,捐給汕尾中學和白沙中學兩所母校;2021年,黃旭華通過汕尾市教育基金會,再次向汕尾中學捐資。
“對黃老最好的紀念,就是把他的精神傳承下去?!睏钇渑嗾f,汕尾中學以兩筆捐款為基礎,設立了旭華獎(助)學金。
在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努力下,中國海軍核潛艇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如今,黃老雖已離開了我們,但他那“此生許國”的精神永留人們心中。
故鄉(xiāng)廣東汕尾
“對黃老最好的紀念,就是把他的精神傳承下去”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通訊員 陳仕凱 黃小斯
“黃老一路走好!”
“我們要永遠把您的精神傳承下去,繼續(xù)為國家的強大而奮斗!”
2月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趕赴黃旭華的故鄉(xiāng)廣東省汕尾市,感受當?shù)厝罕妼S老的不舍與深情。
黃旭華故居位于汕尾市紅海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田墘街道第二社區(qū)三村池仔頭巷,是一棟看似不起眼的三層小樓。記者看到,樓前擺滿了很多鮮花,其中一束花上插著一張卡片,上書“深潛無聲,熱血難涼”。
“這些鮮花都是人們自發(fā)送來的,不光有汕尾人,還有很多外地人?!秉S旭華的外甥、84歲的詹陸說,到了晚上,來吊唁的人還絡繹不絕。
在故居門前,人們神情肅穆、鞠躬獻花。記者采訪了一位吊唁黃老的群眾,他介紹說自己是專程開車20多分鐘從家中趕來送黃老最后一程的。他感慨:“黃老給了我們汕尾人精神力量?!?/p>
在汕尾市白沙中學,師生們用自己的方式紀念他們心中和藹可親的“黃爺爺”。他們有的到黃旭華故居吊唁,有的在班級QQ群里抒發(fā)對黃爺爺?shù)乃寄钪椤T撔PiL王中意說,為弘揚黃旭華的精神,該校設立了旭華創(chuàng)新班,利用班會、思政課等形式給學生們講述黃旭華的故事,目前已有50名學生在班就讀。該校高三年級教師楊英鋒說,將繼續(xù)向學生們講好黃旭華的故事,在學生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讓黃旭華的精神代代相傳。
“對我來說,悼念黃老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他的精神傳播得更廣?!鄙俏彩谐菂^(qū)關工委副主任、汕尾市關工委“五老”講師團副團長曾昭群說。到目前,曾昭群已經(jīng)以黃旭華的事跡為主題,做了300多場宣講,線上、線下覆蓋聽眾430多萬人次。從2021年到2024年,“五老”講師團每年都把黃老的事跡作為全市開學第一課的重要內(nèi)容。
汕尾中學初三(5)班學生劉佳睿說,受黃旭華事跡的激勵,希望自己未來能考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在航空航天領域深造,“早日成為像黃爺爺一樣的棟梁之才”。
母校上海交通大學
“船海求學路的引領者,艦船報國夢的啟明燈”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沈早慧
“我們永遠懷念您,敬愛的黃旭華學長!”“誓做驚天動地事,甘當隱姓埋名人——上海交通大學師生沉痛悼念黃旭華學長!”
2月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趕赴黃旭華院士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只見該校閔行校區(qū)木蘭船建大樓前,黃老親筆題字的院名石旁,懸掛著追思黃老的橫幅,十分感人。
1945年,黃旭華以專業(yè)第一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專業(yè),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成長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
記者走進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大樓一樓,只見“為祖國‘深潛’——黃旭華院士專題展”展區(qū)里,黃老的大幅照片下,“長征一號”核潛艇模型旁擺滿了鮮花,不時有學生前來悼念。
該校海洋學院2024級博士生曹元駒專程過來獻花,他飽含深情地說:“黃老在深海潛艇方面的研究,貢獻是卓越的。我所研究的專業(yè)也與這有關。今天來這里瞻仰,是為了從黃老的事跡中吸收精神力量,激勵自己不斷深耕科研?!?/p>
因正值寒假,該校船建學院還專門開設了“云悼念”網(wǎng)站。截至記者發(fā)稿時,該網(wǎng)站已有逾萬名師生、校友在線上“點燭”留言、寄托哀思。
2024年,上海交大首次將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yè)納入強基計劃,并將該專業(yè)定名為“旭華班”,采取本博銜接貫通培養(yǎng)方式。
從“家鄉(xiāng)人”到“學長”,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的“旭華班”學生蘇澤凱告訴記者,在成長過程中,黃旭華院士一直是他的榜樣和精神支柱?!叭雽W后,我專門閱讀了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心中不由得充滿敬佩,同時還有一些自豪?!碧K澤凱說。
為激勵優(yōu)秀畢業(yè)生積極投身祖國國防軍工事業(yè),2020年,黃旭華院士將自己獲得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相關獎金捐贈給母校,設立“旭華基金”,用于支持“黃旭華獎學金”項目,以獎勵該校矢志投身國防軍工等重點行業(yè)的應屆畢業(yè)生。
從本科時宣講黃老的事跡,到進入上海交大船建學院讀研,再到加入同在武漢的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工作,2024年“黃旭華獎學金”獲得者、該校船建學院2024屆碩士畢業(yè)生趙光義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黃老是我船海求學路的啟蒙者、引領者,更是我艦船報國夢的壓艙石、啟明燈?!?/p>
“黃老的離去是我輩艦船人的巨大損失,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yōu)樽鎳呐灤聵I(yè)奉獻終生?!壁w光義說。
青島海軍博物館
“他90多歲還干勁十足,我們更沒理由懈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實習生 李芷依
“你看,照片上最右邊這一個,他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第二任總設計師,非常了不起。前幾天,他去世了?!?/p>
“爸爸,我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名科學家,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2月9日,位于山東青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第一展區(qū)一角,一位戴著眼鏡的男子指著墻上的一張照片,跟孩子聊著。照片中的4人,從左至右分別是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副總設計師趙仁愷,總設計師彭士祿,副總設計師黃緯祿,副總設計師、第二任總設計師黃旭華。
1958年,中國啟動核潛艇研制工程。大學造船系畢業(yè)、參與仿制蘇式常規(guī)潛艇的黃旭華,成為其中一員。
那時起,研制核潛艇成為他一生的事業(yè)。
在展區(qū)的展柜里,還擺放著黃旭華當年研制核潛艇時使用過的鋼筆、手表、眼鏡和收音機。
當時沒人親眼見過核潛艇,更沒有現(xiàn)成的圖紙和模型,怎么研制?
用模型玩具做參考、用算盤計算核心數(shù)據(jù)、用磅秤稱設備……用這些看上去并不“高大上”的辦法,黃旭華和團隊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讓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順利下水。
1974年的八一建軍節(jié),舷號401,被命名為“長征一號”的091型核潛艇正式入列。
在海軍博物館主館外,一艘潛艇靜靜??吭诤_?。這就是黃旭華和同事研發(fā)的“長征一號”核潛艇(舷號401)。
潛艇的水密門直徑不到1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鉆進艙內(nèi)頗費了一番功夫。
“長征一號”核潛艇入列后,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各種技戰(zhàn)術試驗逐步展開。工作人員說,當年,黃旭華和團隊就是在這里開展各種技戰(zhàn)術試驗。之后,“長征一號”核潛艇結束了在大洋中長達四十余載的游弋,成為游客爭相參觀的“熱門景點”。
工作人員回憶,2018年初夏的一天,已經(jīng)92歲高齡的黃旭華來到這里,探訪當年的“老伙計”。
在博物館檢票口,黃旭華被官兵認出,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聞訊趕來,陪同他入艇?!耙驗槟晔乱迅?,大家都勸黃老不要下艇,可他態(tài)度堅決,執(zhí)意攀爬入艇?!痹摴ぷ魅藛T對記者說,整艘潛艇,黃旭華從頭走到尾,邊走邊給大家講述一些當年的故事。在指揮艙會議室,他在留言簿上寫下:騎鯨蹈海,日游八萬里,五洋捉鱉。
結束了“長征一號”核潛艇的參觀后,來自廣州的游客方先生對記者說:“他(黃旭華)90多歲還干勁十足,我們更沒理由懈怠。我們要把黃老的精神傳承下去,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