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圣地——云夢出土秦漢簡牘展”正在湖北云夢縣博物館展出,眾多珍貴的簡牘文物,引起了人們對簡牘背后的歷史極大的關注。簡牘是對我國古代用于書寫文字的竹、木材質載體的概稱。在紙張普及之前,簡牘記錄下了泱泱華夏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
湖北云夢曾經是楚秦時期南北交融的戰(zhàn)略要地,是最早發(fā)現和出土秦簡的地區(qū)。其中,睡虎地秦墓中發(fā)現千余枚竹簡、數萬字簡文的律令文獻,是我國迄今發(fā)現的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法典,體現著中華法文化的獨特智慧。
云夢先后出土秦至漢初簡牘八批次3000余枚。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11號秦墓竹簡,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fā)現的秦簡,出土數量巨大,反映了戰(zhàn)國晚期到秦始皇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法律方面的重要史實和信息。
總臺央視記者 鄧琦:這是云夢睡虎地秦簡的主人“喜”的3D打印復原像,他相貌端正、身材勻稱、有點高低肩,特別符合這位秦朝小吏經常伏案書寫形成的職業(yè)特點。他“工作文件”中的《秦律十八種》,是我國迄今發(fā)現的最早、最完備的古代法律文獻。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人員 高一致:以《秦律十八種》為例來說,其中包括《田律》《廄苑律》等等以它們?yōu)榇淼乃⒌厍芈审w系,構建了目前所見我國最早的法典體系,比我國傳世的法典唐《永徽律》早了近八九百年。
睡虎地秦簡《田律》中記載的是關于農田水利、山林保護等內容的律文,其中提到春天三個月不要到山林中去砍伐樹木等內容,反映出中國古人尊重自然的生態(tài)保護思想。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人員 高一致:睡虎地秦簡《田律》里面,還有我們古代農情信息的一個匯報制度,這一點非常有現代意義。因為律令中明確規(guī)定,要求官員在其轄區(qū)內播種季節(jié)降水的多少,然后知道致使莊稼萌發(fā)的面積都要及時匯報,鮮明體現了我們中國這樣一個農業(yè)大國對于農耕、農業(yè)生產的高度重視,古今一體幾乎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差異。
云夢簡牘:千年前家書訴說秦人溫情故事
除了秦律之外,在云夢睡虎地4號秦墓中出土了兩封2200多年前的木牘家書,這是截至目前,我國考古發(fā)現的最早家書實物,承載著普通士兵對家人的牽掛思念。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人員 高一致:它記載了黑夫和驚兩兄弟,問候父母、向父母報告自己在軍隊里面缺衣少食的窘境。這封家書里面出現了一個高頻詞,七次之多的“無恙也”,用現代話說就是“是否平安”的意思。字里行間反映了在統(tǒng)一大背景下戰(zhàn)爭的殘酷和艱難,間接反映了底層群眾對于和平和安寧的期許。
木觚是我國簡牘的一種特殊形制,就是將木材加工成柱形多面體的書寫材料,有棱。2021年在云夢鄭家湖墓地出土的一枚木觚,上面書寫了約700字,被譽為“中華第一長文觚”。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人員 高一致:主要記載謀士“筡”去游說秦王寢兵立義這么一個事件?!皩嫳⒘x”就是休兵止戈、施行仁義的意思。其中有一句“王之四境諸民皆有蝕寒之色,竊問其故,曰:壹惡用兵也”,指秦國的四境之民,臉上都有饑寒之色,反映了底層人民對于停止兵戈,恢復和平、寧靜的強烈期盼。
隨著釋讀和研究的深入,簡牘中蘊藏的文化密碼不斷被破譯,讓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顯得更加真切、鮮活。在探尋中華文明傳承的過程中,人們更可從中感悟文化歸屬與文化自信。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雷海龍:到2014年,出版了《秦簡牘合集》第一卷,采用紅外線(成像)技術,拍攝了全部的紅外線照片,讓簡牘字跡能夠得到更好的顯示,從而極大提升了簡牘釋文的釋讀。這是睡虎地秦簡研究的一個標志性成果。
郭店楚簡:改寫中國思想史的神州第一書
郭店楚簡,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中出土的一批楚文字竹簡,抄寫成書時間大約在戰(zhàn)國中期,不晚于公元前300年。楚簡文獻涵蓋了儒家、道家2個主要派別,在中國古代思想和歷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
郭店一號楚墓中出土有字簡730余枚,其中包含了現今發(fā)現的《老子》一書最早的版本。
湖北省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羅恰:郭店楚簡《老子》應該是一個摘抄本,它不是全本,它篇章的分章、次序跟我們現在所流行的傳世本《老子》有不同。我們現在的傳世本《老子》它是分《道經》和《德經》的,郭店楚簡(《老子》)它是不分的,它的面貌比較原始、比較古老。
楚簡《老子》與傳世本更重要的差異在于,當中并沒有與儒家針鋒相對的言辭,反而對儒家所倡導的仁、義等理念持肯定態(tài)度,從而為學術史上久懸未決的爭論提供了答案。
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館長 湯學鋒:在這個層面上,就反映了早期道家的雛形,并沒有跟儒家相背離,也不存在早期儒、道之間的不相容、不兼容。郭店楚簡應該說關于儒、道之間的一些記載、記述的話,厘清了我們很多傳統(tǒng)的認知。
人類對于宇宙起源的思考一直是東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話題。郭店楚簡中關于太一生水、水生萬物思想的闡述,體現了我國最早的宇宙生成論。
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館長 湯學鋒:郭店楚簡的道家部分,有一篇叫《太一生水》,現在解釋來說就是人類最早的宇宙觀,宇宙循環(huán)論,人從哪來,生命從哪里來,自然從哪里來?實際上它的表述就是天人合一,回歸最初的初心,人類對自然的頂禮膜拜、敬畏。
北大藏秦簡牘:展現秦代社會生活圖景
在北京大學,有一批十多年前經捐贈入藏的秦簡牘,這是繼睡虎地秦簡、岳麓書院藏秦簡之后又一重大典籍類秦簡牘發(fā)現,記錄了秦代豐富的社會生活圖景。
走進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在一層的實驗室里,記者見到了這批2010年初從海外回歸的珍貴秦簡。
總臺央視記者 吳汶倩:這批秦簡剛入藏北大的時候,被淤泥所包裹,一觸即破,墨跡也極易脫落,使得秦簡的整理工作異常艱難。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團隊采用“實驗室考古”的方法,對這批秦簡進行清理保護。目前,全部簡牘已經作了飽水狀態(tài)下的加固保護。
北京大學獲贈的這批秦簡,共796枚,年代約在戰(zhàn)國末至秦始皇時期,內容涉及政治、地理、社會經濟、文學、數學等諸多領域。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陳侃理:這片木牘比較寬,它是用表格形式抄寫的。仔細一看就會發(fā)現內容其實我們挺熟悉,這就是一個九九乘法表,最上面九九八十一。
專家告訴記者,這批簡牘中的“九九術”木牘是迄今發(fā)現的最早的九九乘法表之一。北大藏秦簡的獨特之處就在于體裁和內容更豐富,不少是前所未見的,比如秦人喝酒時唱的《酒令》。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陳侃理:喝酒時唱的歌,我們管它叫酒令,“飲不醉,非江漢也,醉不歸,夜未半?!本褪俏覀兒染坪鹊眠€不夠,我們喝的酒還沒有像長江之水、漢江之水那么多,醉不歸,喝醉了也不要回家,還有一些骰子是配合酒令使用的。
一片片竹簡木牘,讓兩千多年前秦代社會生活的生動圖景重現于世人眼前。北大藏秦簡中還有不少文學作品反映了當時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陳侃理:其中有一篇《公子從軍》,就講到一位年輕的妻子送她的丈夫上前線。她給丈夫送去了錢,送去了衣物,可是這位丈夫卻一去不回,不知道最后去了哪里。反映了當時戰(zhàn)爭年代人民生活一些很具體的情感,在這里面看到每個個體鮮活的生命。
歷經十多年的整理復原,日前,這批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正式公布出版,通過學者的研究和注釋,讓歷史的“大事件”和“小細節(jié)”為更多人所見,讓中華文明更加真切、鮮活。
(總臺央視記者 鄧琦 馮成 龐清珊 吳汶倩 李峻 荊門臺)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