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漢工人流血記》
1927年3月11日《群眾》
1923年1月6日《勞動周報》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董芙蓉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這不僅體現(xiàn)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斗爭中,還植根于武漢的歷史血脈中。5月16日,辛亥革命博物院成立后第一個原創(chuàng)展覽“文物藏品中的英雄武漢”,在該院南區(qū)(原辛亥革命博物館)多功能展廳開展。
文物串起百余年武漢英雄史
辛亥革命博物院院長魏德勛在開幕式致辭中說道:“武漢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英雄城市,是辛亥首義文化誕生地、偉大建黨精神重要貢獻地、偉大抗洪精神和偉大抗疫精神發(fā)源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留下了一座座巍峨的歷史豐碑!為謳歌英雄的武漢、英雄的人民,辛亥革命博物院組織全院業(yè)務骨干,依托豐富的文物藏品,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加班加點,策劃了建院以來第一個原創(chuàng)展覽,打響了辛亥革命博物院518系列文博活動的第一槍?!?/p>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展覽為紀念武漢解放73周年,迎接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策劃。展覽精選圖片255張,珍貴文物和文獻資料近200件,以文物藏品為依托,以歷史脈絡為線索,以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為支撐,突出反映了武漢英雄城市從辛亥革命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歷史。
武漢多次成為革命的中心
極目新聞記者在展覽現(xiàn)場看到,展覽共分為《首義之城》《革命潮頭》《抗戰(zhàn)中心》《換了人間》《改革高地》《決勝之地》六個部分,全面展示英雄武漢的歷史,講述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的故事。從展覽可以看到,武漢在歷史上有多個首創(chuàng),武漢多次成為革命的中心。
第一部分“首義之城”展示了1911年,在武漢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部分“革命潮頭”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五四運動的掀起,使武漢成為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主陣地。1920年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漢革命斗爭的序幕。大革命時期,國民政府與中共中央機關相繼遷漢,武漢成為大革命中心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舞臺,從而掀開了武漢近代史上光輝的一頁。毛澤東、周恩來、瞿秋白等老一輩革命家集聚江城;中共五大、八七會議在武漢召開;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在武漢決策;黨的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在武漢首創(chuàng);從國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歷史轉折,在武漢開啟。
第三部分“抗戰(zhàn)中心”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武漢致力于鞏固和發(fā)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第四部分“換了人間”展示了抗戰(zhàn)勝利后至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歷史?!耙晃濉庇媱澠陂g,國家在武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武鋼、武重、武鍋、武船等一批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使武漢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yè)基地之一。
第五部分“改革高地”展示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定。武漢人民抓緊改革契機,探索制度變革,多項改革措施為全國首創(chuàng)。如,許多人還記得的1984年格里希受聘為武柴廠長,成為改革開放后我國國企聘用的首個“洋廠長”。進入二十一世紀,武漢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提升開放程度,國家戰(zhàn)略和重大改革試點紛紛落地,各項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穩(wěn)居全國頭部城市地位。
第六部分“決勝之地”展示了從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到汛期特大洪澇災害,以及脫貧攻堅的世紀“硬骨頭”……面對一項項嚴峻挑戰(zhàn),英雄的武漢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直面大考,戰(zhàn)洪、戰(zhàn)疫,勠力同心,不勝不休,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雙勝利”。
辛亥革命博物院院長魏德勛曾在展覽籌備期間,談及對策劃這次展覽的感受。他說:“我們策展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在近現(xiàn)代以來每個歷史階段的歷史巨變中,武漢都能自覺地站在歷史洪流的最前沿,勇?lián)姑矣谌讼?,經受住一次又一次的困境考驗,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勝跡,令人感動,令人自豪??梢哉f,英雄精神已成為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特質,從未走遠,深植心間?!?/p>
許多珍貴文物首次展出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展覽展出的珍貴文物和實物,有許多是第一次展出,還有一些本身就十分珍貴。
辛亥革命博物院策展人員胡偉,帶極目新聞記者看了一本《京漢工人流血記》的出版物。他介紹說,這是1923年3月北京《工人周刊》社出版的,作者文虎(即羅章龍)。這本書的封面上畫有一位體格強健的工人,高舉一把鐵錘,左方印“京漢工人流血記”七字書名,這本書是真實、詳細記載“二七慘案”全過程的重要文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負責人羅章龍目睹軍閥暴行后,奮筆撰寫了《京漢工人流血記》,全書共10萬字,成為研究中國工人運動史的珍貴史料,更是中國工人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堅強戰(zhàn)斗力的真實寫照。
除了歷史文物外,現(xiàn)場還展示了大家仍記憶猶新的抗疫物證。如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集體的簽名防護服。胡偉介紹,這是一件簽滿了2020年武漢戰(zhàn)疫期間參與防控工作的近300名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姓名的防護服。
其他重要的文物還有:1912年黎元洪像武漢紀念章、辛亥革命年畫木雕印版、辛亥首義同志會會員證、白勞德和湯姆在武漢出席會議照片、1923年1月6日《勞動周報》、1927年3月11日《群眾》、《向導》周報影印版、1949年編印《武漢調查》、1950年解放華中南紀念章等。
據主辦方介紹,結合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的力量”,辛亥革命博物院依托展覽,還將舉辦“民族復興 振興中華”沉浸式研學思政課、“光影1911”觀影活動、“首義之光青年讀書會”活動、“博物館奇妙夜——重回1911 探尋‘首義槍聲’”等社教活動,為廣大觀眾提供豐富的文化盛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